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学科课程可以这样成长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8 17:0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党生等
分享到:

 

  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劳动技术学科(也有地方定义为《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学科,至少在教学素材上,似乎更贴近于海外STEM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置。也因此,我们的学科成长工作室,就首先选取了这两门课程作为我们开展民间课程改革的试验田。

  ● 民间课改线路图

  我们在践行STEM项目过程中,明确将其定义为一种“研究型学习”,这里强调了“研究型”而没有采用习惯提法“研究性”,就是希望借助生物学的“性型”表述,来凸显STEM项目的质感。犹如STEM更强调其在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法过程中的能力运用,而不仅止步于知识的应用。这是一种跨越,更是新教育的明显指证。

  然而在现阶段,我们在规划中,还需要兼顾与现有课程的传承,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以STEM项目的形式,将STEM教育践行下去。

  成立学科成长工作室,意在通过“理念前沿引领”、“学科专业发展平台搭建”、“课堂教学研讨和学科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学科成长考察学习”等多途径,为学科以及广大师生的发展提供多样性探索的实验和实践的机会。

  ● 劳动技术课程的加法设计

  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技术设计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能根据需求,提出设想,设计制作课程作业(作品)。其中的设计元素(功能、用途、结构、外观造型、材料、工序方法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孵化问题解决能力,领悟与运用技术手段、体会设计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作品的设计过程,既是学生思考的生成,过程本身又是改进、优化的重要依据,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正是学生形成严谨素养习惯的过程。

  从动手做,到动脑做的转变。这是一种从机械模仿的教学行为,引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教学成长过程。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话:“脑与手联合起来才能产生力量,借助科学生产,才能把这力量表现出来”。“技能迁移”理论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的运用。这个命题区别了传统教学与STEM项目推进之间最本质的边界,那就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侧重不再是教,而更多地在于适时的“导”。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在另一种情境下所产生的主动、有效迁移。而在实际应用中,尤其要注意分解技能层次,注重迁移梯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 信息技术课程的乘法设计

  在现行教材体系中,不同地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范围界定最为模糊,这一方面得力于学科自身的成长性特质,也得力于考核体系的适度宽松和课程再开发预留空间较广的定位。因此,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在执教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都显现出充分的教学个性和探究侧重;也由此,形成了该课程与众多学科之间,与学校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之间、与学习生活的日常案例关联之间的近乎无限多条交集和交错。

  仅从算法语言的教学来说,既可以延伸“逻辑电路”板块,实现如“在线考试系统”、比赛裁决电路的设计,或利用修改可执行文件进行md5RSA代码数字签名对撞实验,又可以借助数学思维,丰富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甚至是利用TI计算器开展数学图形计算器图形绘画这样的应用实验。

  如果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那么,交流就是现代教学的精髓。让学生在交流中放开心态、凸显主体、彰显个性、大胆创新;而教师更注重传业解惑、分享快乐,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在研究型学习领域,学科教学更应兼顾学生学术水平的高低,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处理反馈信息的严谨性,过程评价与成果鉴定的多元视角。

  ● 跨界式研究型学习的混合运算设计

  相对于STEM,其前身STS课程在国内不少学校探索实践多年。STS课程直接对接科学素养,包括了理解基本的科学术语和概念,基本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基本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工作室重点推广“项目课程”,既可以根据学校区位环境资源来设计课程,也可以根据科学发展史的线索来设计课程,还可以结合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设计课程,更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凸显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从某种意义解读,STEM也是一种项目课程。

  当然,项目课程的设置,需要建立在诊断性调研的可行性论证基础之上,需要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修正,需要对课程项目进行科学评价体系的跟踪反馈。在实施STS课程和项目课程、STEM课程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厘清以下环节的把握:

  ◇注意重心定位,不要贪多导致嚼不烂,也不要喧宾夺主照搬高学段学科内容。

  ◇尽量注意兼顾学科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表达同一性,又要体现出知识模块之间的互相渗透;弥补分科课程带来的学科间知识联系太少的缺憾。

  ◇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尤其要避免“跟我学做”的假性(高仿)项目课程。要注意“留白”、留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即时性创意去拓展和迁移学习主题,适时地吸引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再设计、再开发(包括形成不同视角、不同侧重、不同实践的多样化课程并存)。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