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研究(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5 16: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马庆伟
分享到:

 

  2.无目的性

  当前移动学习大多属于无目的的学习,打发时间成为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大学生在等车、等人等无聊的时间才会娱乐性的进行移动学习。因此这种学习方式也具有被动性,且多为应付考试性的学习。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会将即将考试的视频、音频放在移动设备中。调查显示,有63.1%的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玩游戏和听歌、刷微博等娱乐性项目。

  3.手机功能掌握不够,缺乏技巧

  目前智能机拥有很多功能,且硬件和性能也日趋强大。但却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和功能。除了手机发烧友等学生能够更多的使用智能手机所开发的功能,多数大学生对很多复杂的技巧性功能都采取搁浅,多倾向于使用简单和易操作的功能。

  4.学习者和资源提供者对于移动学习的认识较为浅薄

  没有认识到移动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工具上的改变,而是一种学习模式和思维的变革。学习者和学习提供者都没有对移动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供者提供的电子资料很多都是收费的,这就更加限制了学生对于移动学习的渴望。

  四、对策及建议

  1.教育部门应加大对移动设备的宣传与投入

  教育部门应对移动学习这个新领域多做调查了解,分析其价值和弊端,并合理规划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促进移动学习更好的利用。教师和师生可以利用网络通讯软件,如QQ、人人等进行网络上的学术交流。在师生面对面时,内向的学生往往会因为性格问题不敢直接提问或者回答问题,但是通过移动设备,学习者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不会因为紧张和内向而影响学习成绩。

  2.使用移动设备,形成课程的可携带学习

  目前在选修课或对于学分要求不高的科目上,出现了大量的学生逃课现象,造成了人才和知识的流失。如果使用移动设备,教师把一些必要的知识点运用网络实现再次重现,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重温和学习,形成课程的可携带学习。这样可以解决学生精力不平衡的问题,使学生有精力学习自己更喜欢的科目,而且也保证了本科目的课程任务。[2]

  3.端正对于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移动学习的地位

  移动学习是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不免会遭到人们的争论与探讨。现在移动学习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大学生拥有移动设备的数量和网络环境计算机设备等的发展也为移动学习营造了便利的条件。学习者应当认识到传统学习方式中的不足,以及移动学习对自己所带来的帮助,正确对待移动学习,增加对移动学习的认识,了解移动学习的特征,消除陌生感,使移动学习更好的为大学生所应用。

  4.大学生应当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

  (1)大学生应当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当前多数大学生移动学习缺乏目的性、无计划、散漫等特点,设置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变得尤为重要。学习者可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计划,把计划分为若干个小部分,然后落实到每一天的计划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增强自我管理,强化时间观念。在移动学习中,对于时间和自我的管理是最根本的策略。因为移动学习具有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所以其学习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很难事先安排具体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对于很多零散的时间没有进行很好的安排。因此,应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并把这些零散时间用在移动学习上,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移动学习的重点。[3]

  (3)大学生在移动学习中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获取信息,不要被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冲昏,采用科学的信息管理,下载有用的信息。

  5.开发移动学习资源,采取资源共享

  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当整合目前凌乱的学习资源,建造一个有效的资源中转站,供学习者下载有效学习资源。对各行业间的内容、形式等进行统一的规范,为学习者提供便利。

  五、结语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未来网络移动通信设备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移动学习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移动学习也会更加普及。加大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宣传与普及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武姝婷.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2]张钰梅,袁婷,王学明.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银川大学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

  [3]王华春.关于大学生学习规律的探讨[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1991,(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