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构建中职作文教学的三维体系(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6 16:0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郑礼平等
分享到:

 

  二、构建中职作文教学三维空间的思考

  1.依托教材,读写结合,作文向生活靠拢。“作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是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叶老曾倡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巧用教材为触媒,激发学生联想生活是积极的途径。中职生的人生经历较丰富,但写作仍感觉没有材料,无从下手,是不善于挖掘而已。为此,笔者紧扣教材,以读助写,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如何从生活中挖掘题材,把作者的激情衍生为自己对生活的激情,让教材的内容和现实的生活相碰撞,启迪思维,撞击情感的火花,就能从自身经历中挖掘出好的题材。例如,上完《故乡的榕树》后,笔者当即布置了一篇作文,在教材丰富生活情感的孕育及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愫似乎找到了喷泻通道,作文质量大为提高,朴实言辞透露出的深厚情感令人十分感动。作文走向生活的形式是多样的,写作前的作文指导活动或学生感兴趣的命题,都可以把学生引向生活。

  2.在写作中关注学生人格的成长,培养人文精神。文如其人、要作文先做人,作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建构人文精神大厦。试想,一个善于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人文素质高的人,其笔下有多少色彩斑斓的生活,有多少创作的热情呢?在这种情形下,还有传统意义上只侧重于写作形式指导的作文教学所带来的“不是精神贫血、空洞,就是呆板、没有个性和生气”的现象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作文将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生活感动,学生的心灵已由锈迹斑斑变得善感灵动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由荒芜萧索变得丰富鲜活了。因此,必须遵循“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原则,重建中职作文教学的观念和思维,把写作主体的人格构建作为学生提高写作素质的厚土,创建一套符合中职生实际且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体系。

  为了重建精神家园,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热爱生活、关心社会、追求真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笔者在“作文三维体系”人格维中确立了写作品质培养(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认真深入地思考生活、理性与思辨等)、人文精神的修炼(人文意识、科学精神、环境意识、信息意识)和“真诚、真实”的审美价值教育,具体的人文内容是根据写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当代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来确定,它将成为教师指导写作,启蒙学生思想、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投向历史和未来、投向文化艺术,构建成以人格为核心的人文厚土。站在这块厚土上,面对风起云涌的生活,学生才有足够的理性与睿智去认识世事人生,才有广阔的胸怀去拥抱生活,才有足够的热情在他们的笔下流淌。如果说写作教学需要送给学生点燃生活激情之火的燧石,那么这块“燧石”就是学生的“成长的人格”,让作文伴随学生人格的成长,让人文精神之光照亮学生的作文之路。

  构建中职作文教学的三维空间体系,意在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把做人与作文联系起来,擦亮学生的“慧眼”,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能力,积淀丰厚的人文素养。在作文三维体系中,目标维和人文维相对稳定,以挖掘生活素材为中心的内容维随活动内容的创新及新命题内容的改变而相应变化。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Z].

  [2]作文教学:面临观念与思维的重建[J].集美师专学报,1999,(1).

  [3]“圣陶杯”获奖论文选《控制论与语文教学》[Z].

  [4]任海勤.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几点不足[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