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高中化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反思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2 20:3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沈春琴
分享到: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更加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基础知识、优化实验设计、积极运用科技手段辅以教学。充分挖掘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创新以及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创造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提高综合素质水平的能力,最终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6-0104-02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结构与其表现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主,重点突出,举例生活化边,都是身边的一些化学事实和社会问题。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实际,教师更要运用好教材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实验教学的实验设计,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新课标中,高中化学教学要求不断发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为主,大胆创新、落实素质教育。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在发展学生科学探究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要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创建科学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在化学学习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教师可以把一般实验改为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如进行萃取实验时,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萃取的概念,可以设计实验:学生分组操作:①在小试管中加入2~3毫升的水,接着加入1毫升的ccl4,震荡;②在另一支小试管中加入2~3毫升的碘水,其他不变;③在第三个小试管中加入2~3毫升碘水,1毫升的酒精。三组不同的实验材料同时进行,这样三组的结果肯定会产生差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疑惑让他们自主分析差异,提出见解,最后再给出评价。从而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萃取的知识,不会因为死记硬背在考试中出现解答的困惑,最终提高解题的速度。

  例如,在《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中,设计实验检验红砖中Fe2O3的成分,在这些小实验中,有时候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或者由于实验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实验失败。但学生亲自设计、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的原因并对比实验设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他们在化学实验中独立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一系列改进精简、完善的实验步骤,不仅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实验的魅力,还能让他们获得更加精确的实验结果,提高其对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实验实践带来的丰收。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更适应学生学习进步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操作实践中不断大胆创新,增强实验的探究性,指导学生积极、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奇妙,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化学素质,培养自己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实验的异常现象

  化学实验是开放性、无事先预设、生成的、思维逻辑强的一种实践探究活动。新课标要求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合理、积极地运用生成性教育资源: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产生一些情感、思维与意见上的摩擦、碰撞等问题。化学实验必不可少要使用一些药剂或者溶液,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则可能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反应,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发生意外。针对发生的异常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充沛的精力与高度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不同,通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鼓励学生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积极面对,把实验带来的不良影响转化为激发学生追求事物本质的动力。因此,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更加客观地分析事物本质,进一步提升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也符合新课标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案例分析:必修一中“溴、碘提取”探究实验,在一支试管滴入2~3mL氯化钾溶液后再加入少许新制氯水与少量四氯化碳充分融合后静置。实验异常现象:水层是黄色。水层显黄色的现象,照书本上来说是有歧义的,因此,学生迷惑不解。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正常情况下水层应显无色,但这里为什么显黄色?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假设猜想:加入的四氯化碳不足以将碘水中的碘完全萃取?那么有什么实验可以检测问题的原因呢?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寻求实验方案,最后进行交流讨论。实验出现的异常现象让学生陷入疑惑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求真的欲望,增强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化学实验不像其他科目可以获得具体的答案,它是一个要求进行者透过实验看本质的活动。其实,学生们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认真、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更多奇妙的现象。在面对实验产生异常的同时,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思考,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解决问题。又如,在上述实验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中,反应产生的蓝色可能会很久都不退。淀粉遇到碘变为蓝色是因为淀粉中直链淀粉结构决定的。碘分子进入直链淀粉分子中现成一种复合物,而且吸收蓝色以外的光,最终淀粉变成蓝色。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碘酒加入量过多?温度控制不当?操作失误?最后提示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答,教师做出评价,让学生认识自身在实验方面的不足,最终完善实验。

  三、让实验进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把实验引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地随时随地观察实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传统的化学教学实验课程都是在独立的实验室进行操作,场地、器材等等方面条件优越,但在课堂上要满足这一要求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探究的要求却很难,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实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把实验引入到课堂中来,他们利用一些微型的低碳环保实验器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可以动手做实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利用微型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前只有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局限;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实践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师在教授学生分子结构类知识时,可以运用一些形象化的、真实的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识别。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是很难分辨的,如果没有很逼真的模型加以利用,学生在记忆时就会产生混乱的现象,导致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降低,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最终得不偿失。因此,运用好微型实验器材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与化学实验更进一步的同时,对化学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四、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计算机科技发展迅速,也运用在很多的领域之中。教学中一般都会运用到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动态化、直接明了地展现课堂内容等,这都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抽象、具体的化学知识以动画的形式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愉悦、轻松、直观明了的课堂环境,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加完善自身认知事物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利用科学技术可以使学生增加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广阔,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不能及时搜集知识的局限,在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课堂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理解得到升华,不再局限于化学的学习只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文科类知识的意识,而是转变为化学知识以实验为主培养操作能力的,认识世界上科学奥秘的实践活动。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课标的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与创新。然而,高中化学教学更需要不断地寻求新的发展与教学规律,需要积极结合现代学生的实际,把握教学内容的目标大胆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创造、动手操作、独立思考、遇事冷静等能力为主,提供给学生宽阔、轻松、愉悦的学习平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落实教育任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俞克尧.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J].化学教育,2010.

  [2]陆金凤.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 (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