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生活为目的的农村教育的价值与地位(2)
再次,国家管理方式的不利倾斜加深了后果的不良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农村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视。农村、城市的二元管理结构在保证城市发展时却束缚了农村社会的变革。城市与农村之间没有实现良性的互动局面,农村为城市发展做出的牺牲没有得到城市的补偿,农村的滞后也必将制约城市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已经到了不深刻变革就无以使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地步了。
最后,人口与资源的突出矛盾制约着农村社会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一段可以预计的时间里,农业本身的性质要求占有相应数量的资源,过多的从业人口无法使农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的运行方式。农业无法主动参与现代生产分工,从业人口在现代社会中的幸福生活条件是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
上述原因侵蚀着农村社会旧有的幸福生活基础,新基础的建立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完善的社会体系无法弥补基础变更中的缺口,农村社会的幸福生活基础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社会生活的幸福效果很不理想。农村社会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已经面临诸多问题,农村人口迫切需要构建起保障幸福的现代的基础。
四、社会变更中农村教育的价值和地位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密切的,真正善的教育总是关心受教育者的根本幸福。一些伪善的教育者也声称关心受教育者的幸福,但是他们缺乏生活智慧,自己根本不清楚生活意味着什么,把自己理解的明显不符合价值真理的理想注入教育活动中,因而教育干预的效果就没有真正增强人们追求幸福的能力。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农村教育的价值是确定在现今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农村教育增进现有农村人口追求幸福生活能力的唯一价值。任何时候任何文化地域的教育的价值都仅在于增进一定人口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任何不能增进人们追求幸福生活能力的教育都不是好教育,甚至就可以不把它当成教育。教育价值的唯一性并不代表教育作用的唯一性,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作用只表明教育的干预活动。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农村社会的幸福来源于农村人口按照符合历史进步的方式从事现代社会的生产分工,并且需要建立一个真正公正的现代社会,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生活幸福的条件。
(一)社会变更中农村教育的真价值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主客关系,所以价值中不存在什么真假问题,我们这里之所以把价值说成“真价值”,完全是出于无奈。现实的教育总是为了获取某种现实利益,现实利益就成了教育的追求目的。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招揽能为其所用的统治人才,以科举等方式吸引人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是符合历史进步的,这样的教育也发挥着吸引人才的功能,读书人也能够通过科举等方式改变命运,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这种“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干预目标相对于先前来说已是进步的了,所以这样的干预就是善的干预、善的教育。当然,统治阶级的教育就只着眼于培养能为其所用的人才,所以这种善是有限的,不可能是实现人真正自由、全面发展的善。为什么说今天“学而优则仕”式的教育已不再是善的干预了呢?因为现今的社会是现代社会,公平与平等是保证社会有效健康运行和每一个人幸福生活的条件,而“学而优则仕”中的“仕”已不再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意了,而是权力和利益的代表,这明显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不符,所以这样的干预其实是在教人以损害他人的切身利益的方式来保证自己在现代社会里获取更为完整的幸福的可能。这如何能成为正真的善呢?这种干预如何能成为教育呢?这种“价值”目的如何能成为真教育的追求呢?在现代社会的大潮下,农村教育的真价值就只能是养成受教育者按照现代社会要求行事的能力和意志,那些出于种种原因不能以此为实际价值追求的所谓教育,都偏离了现代教育之善。
(二)从作用到价值
作用与“干预”的意义相同,出于尊重人们语用习惯的考虑,我们使用“作用”一词。怎样的作用能带来好的结果呢?这是一个工程思维的问题。好的结果就是农村受教育者具备按照现代社会要求行事的能力和意志,那么干预的内容就应该是现代社会行事所要求的能力及相应的价值澄清,这都需要农村教育与现代社会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也需要农村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现在的农村社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农村受教育者接触到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他们具有的社会生活经历来自转变中的农村社会生活。转变中的农村社会是幸福生活的旧有条件备受冲击的社会,是社会问题频出的社会,农村教育就必须着眼于农村社会出现的问题,着眼于农村社会幸福生活条件的现代性建构。概括来讲,就是农村教育必须以符合现代社会要求行事的能力和相关价值为干预内容、以转变中的农村社会生活为干预的重要依据来进行,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能够获取幸福生活的农村受教育者。农村教育培养出的能力和意志虽然不直接是受教育者的幸福,但却是受教育者获取幸福的必要条件,受教育者自然地运用这样的能力主动从事现代社会分工就能获得幸福生活。所以农村教育的这种通过培养能力和意志来贡献于农村受教育者的幸福就是它的价值。
(三)从价值到价值体系
生活的价值就体现在生活效果的幸福上,幸福虽然简单可感却不可言说,但幸福的获取方式又是值得探讨的。现今的社会生活中需要很多的机制来保证幸福生活,这些机制的功用主要可以归结为保证公正和平等交换两个方面,这直接满足幸福生活的条件,因而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除此之外,社会生活领域的公共体系都具有让生活丰富起来的效果,保证或承载幸福的各种活动都具有价值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人的价值体系。相对来讲,价值体系里一些价值是工具性的,一些价值却是本体性的。但是这些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最终都统一于作为主体的人之中,人是自己价值的创造者,也是自己价值的享用者。
(四)从价值体系到地位
农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才能使现有的农村人口在现代社会里获得幸福,农村教育发挥使农村受教育者具备如此行事的能力和意志的功用,对农村受教育者来说就有相应的价值意义。地位是由价值确定的,价值是主客体间的满足关系,所以地位就必然是在一定关系中才得以存在的。但是地位问题也不能直接通过与人的幸福作比来探讨,幸福本身仅是价值的根本内容,不是价值的客体,地位是一个客体的地位,客体的地位取决于它的价值在价值体系中的贡献程度和方式。农村教育在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培养符合相应素质的具有主体性的人,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进行着现代生活的各种活动,通过创造和享受自己的幸福实现人生的意义。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在农村社会的转变中有着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也参与贡献巨大的力量,特别是我国现今农村人口庞大的现实状况,更凸显了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庆昌.论教育性——关于“教育是什么”的新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6(15).
[2]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52.
[3]马佳宏,卢梅春,李良.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与问题分析——基于广西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4]凡勇昆,邬志辉.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方向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文化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
[5]刘月红.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价值的迷失与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2).第3卷 第7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