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与时俱进构建学习型组织和工作者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23 17:0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田坤
分享到:

 

  大凡获得成就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酷爱这样一个活动,并将这种活动视为生活的重要部分,这就是学习。

  学习是人们有意识地从自身以外的一切事物中获得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等一切领域,并溶入其中。人的意识存在决定着学习这一活动的存在,因而,学习几乎伴随着人们生命全过程。客观上,虽然也存在着“无意识”(其本质是下意识)地学习行为,即习惯上被称之为耳濡目染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种由于受环境影响而被动接受的学习,但主观上的积极求知应当是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这里力求叙述的。

  历史上,有许多集大成者热衷于学习,并对此作过精辟论述。

  著名教育家孔子,是开辟治学之道的鼻祖,他所倡导的“学而不厌、侮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治学思想,是孔子学习观的结晶。这里,孔子提出了学习成功的几个要素:勤奋、虚心、持久及思考。在这些要素中,孔子尤其注重学习中的思考这一过程。他认为,一味读书而不进行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同时,虚心求教也是孔子极力提倡的学习态度,他认为处在自身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是增长才智的有效途经。

  在我国传统上,还有许多治学理论的观点。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直率地说明了学习的工具性;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概括了书本、学习、修身的内在关系;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强调了学习重点;而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则提倡学以致用。

  在国外,一些思想、文化、科技巨人对于学习的理解则表露得更为真切。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向一切进步者发出 “学习、学习、再学习” 号召,他认为“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他高呼“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托尔斯泰将学习看作是智慧的钥匙。孟德斯鸠则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晨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这里,这些巨匠们已将学习的概念扩展到获得知识的层面以外,成为了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针对学习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掌握学习的各种方法,获得了丰富经验,从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当数毛泽东了。毛泽东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他的学习历程几乎伴随了他的革命和生命的全过程。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自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长沙求学时期他勤于苦读,战争年代他利用空隙争分夺秒研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更加嗜读。在他的居住地,办公室、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连床铺、卫生间也不例外。毛泽东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毛泽东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是他成为世界伟人,作出丰功伟绩的先决条件。在数十年的读书生涯中,毛泽东积累了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学习经验。早在战争年代,他就强调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侮人不倦”,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态度。“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建国初期,面对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建设新中国的任务,毛泽东向全党提出:“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情况是在不断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

  学习方法上,毛泽东主张博览群书,强调学习的广泛性。同时,对重大学科,如马列主义学说则倡导系统学习、研究。他认为读书尤其读史,不能拘泥于古人。学习贵在坚持、好书反复研读是毛泽东学习的又一特点。学习必须持之以恒,要将学习作为终身伴侣。对于好的书刊、资料要“三复四温”,并勤于用笔,随时记载学习心得、评记。而“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则是毛泽东对学习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毛泽东主张学习要善于独立思考,把握所学材料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以及作者的指导思想、动机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激发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要结合社会实际,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反对本本主义。提倡理论联系实际,“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正是学习和正确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上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创立了新时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使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提高到崭新的水平,成为人类思想宝库最灿烂的瑰宝。这也是毛泽东学习的最大成果。

  时间推移到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人们提出的学习要求是空前的。这是因为,现代社会每天都在将极其复杂而又崭新的知识信息爆炸性地传播着。目前,每年提供的知识量相当于牛顿时代的300倍。层出不穷的崭新知识,在给人们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们巨大的震撼和压力,尤其是国家行政公务人员,将面临着如何适应时代要求的严峻考验。而学习,则是顺应时代所必须跨越的一座高山。

  构建学习型组织和工作者,是时代的呼唤。所谓学习型就是根据时代发展要求,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学习,不断地吸收最新知识信息,同时,开拓思路,解放思想,对社会现实、工作实际进行再思考,从而炼就有创新思维的组织与个人。

  要成为学习型工作者,提高学习力是关键。学习力即学习能力的体现。其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是学习力的具体内容。我们所说的观察,是指人们通过学习能够洞察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证明世界的可知性。而思考力则是人们运用思维方式的能力。现代社会在知识创新中尤其强调思维的多样性,以及与实践的一致性。正如列宁所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不少学者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力求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提倡逆向性思维等,这都不失为提高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学习力的提高,使人们获取了大量知识信息,头脑变得丰富起来,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获得知识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一切知识尤其是思想理论只有运用到社会现实之中,经受社会实践的考验,辩其真伪,剔除谬误,吸取精华,并在运用中解决各种矛盾,产生实际效果,这才是学习的最终归宿。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也是社会结构大变动时期。在改革取得显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矛盾、问题的并发。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贫富差距、生态环境恶化、权力腐败、社会治安混乱以及卫生、教育、住房改革出现的“三贵”现象等。这些与民生休戚相关问题的产生,既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又涉及到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方方面面。对此,一些学者将诸多问题的焦点归咎为体制转轨中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化分配所产生的不公平。认为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是社会财富占有和分配不公的突出因素。也有些学者则对改革初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单一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事业、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甚至以不惜牺牲自然环境、巨大的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进步为代价绝对化发展经济的观念产生质疑。凡此种种,都必须通过深入学习尤其是观察与思考来拨开迷雾,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其中,如何运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认识事物本质是学习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指导作用丝毫没有减弱,这次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许多国家又重新捧起《资本论》就是最好的说明。也正因如此,结合中国实际、工作实际广泛而深刻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国家行政公务人员最迫切的学习任务。

  我们在发展中需要学习,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需要学习。时代前进的步伐迫使人们必须通过学习来储备和更新知识,同时,人们在学习中也不断丰富着自身的精神世界。

  学习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单位:苏州市旅游局)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