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画课堂教学方法探索(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04 15:5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何晓琴
分享到:

 

  3.走进美术展览,欣赏感悟原作的震撼

  学生和原作的亲密接触也得益于本地有不少的美术馆和展览馆,而且室外的展览活动也较多。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资源是非常可贵的,抓住展览机会带学生实地去观看国画原作,这对他们来说是课堂教学的极好补充。

  三、引导探索中国画的立意

  有了欣赏课的基础,学生已经可以理解,中国画是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的。如傲骨的梅花、苍劲挺拔的松树、孤独的鸭子,都是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创作赋予了其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

  1.迁想妙得

  “迁想妙得”是顾恺之《传神论》的主要论点,又是《中国绘画理论》谈作画的重要方法,意思是善于传神。在引导学生理解时,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宋代画家李公麟,画李广射追骑,引箭未发而人已堕马,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说是骑马人非常害怕,听到拉弓的声音就吓得堕马的,也有人说是那人骑术不佳而堕马的,种种联想、猜测的争论声在课堂中此起彼伏,最后大家一致认同此画是为了表现李广的英勇,骑马人因害怕而堕马,作者的“迁想”具先声夺人之妙。对艺术的思考、艺术的升华,是基于对生活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丰富的联想,使画作内容和思想性开拓得更为深远。随即笔者展示了宋代林椿的《果熟禽来图》给学生欣赏,画面描述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果树枝头,忽而,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笔者发表感慨,它可能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学生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许是画面外有人走过,小鸟是受惊而逃……种种猜测也引发了学生对中国画“迁想妙得”的思考,他们回想起教师在欣赏课展示的画家八大山人作品中翻着白眼的动物、石涛画作中清高孤独的隐士,这些画作都是经过画家长期思考观察,感情移入后创作出来的,展现了中国画“气韵生动”的最高境界。

  2.意存笔先

  在中国画绘画练习中,笔者要求学生以荷花为主题,创作一幅写意国画。经笔者观察,大部分学生都思考一番,才开始动笔画,也有学生拿着笔就开始往宣纸上画,个别谨慎点的学生用铅笔在草稿纸上涂画后,才在宣纸上动笔。这时笔者抓住契机,赞扬那些先思考再动笔的学生。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一句“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赞扬这种作画好习惯,而在当时他可是赞扬绘画名家顾恺之的人物画所言,意思是画者的意图、主题构思、对形象的刻画和笔墨的运用,在动笔之先,已经都考虑成熟,这样在落笔时才可以脱颖而出,画者精密而深透的意图在画上也永存下来了。所以我们在绘画时构思一经成熟,才下笔创作,方能做到“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象应神全”。

  3.惜墨如金

  学生在刚刚接触写意画之初,往往都会崇拜古人泼墨的洒脱,寥寥数笔而又神似的奇妙,对于笔墨、水分还没摸透的学生来说,在实际绘画中用墨都用得太过,浓墨、深墨、水分太多而到处跑的墨色,成为他们画面的主色调。为了帮他们认识、理解墨如何用得恰到好处,笔者搬出了《古今名画记》内容中“李成作画,惜墨如金”的典故:李成所画寒林,以渴笔画枯枝,树身只以淡墨拖抹,小枝挺劲有力,像武将起舞,有铮铮骨气,画面得“山林薮泽、平远险易”的效果,画山石勾皴不多,山峦好似“运动”,他的画用墨不重,轻淡如在烟雾中,显得缥缈幽清,故有“李成惜墨如金”之典故。可见好的画要做到笔少意多,用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画意来。

  4.动手实践

  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笔者在练习课上给出一些主题供学生去探索,如“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深山藏古寺”等典故,让学生猜测如何构图,学生都会进行一番讨论,个个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有拿出笔就开始构图的,最后教师给出古人的作品进行参考,如“深山藏古寺”的典故,画的就是:“云遮雾绕的深山前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个和尚在挑水”,学生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类的故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探索中慢慢认识到中国画靠着文学性的支持,传达物象在作者心中的形象,在创作思想上蔑视对自然的单一模仿,在审美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近代画家齐百石也曾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见中国画的立意是创作中的精髓,而这样的练习是有利于学生体会中国画的立意、培养创作精神的。此外,在立意探索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作品构图和章法的欣赏,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从形式上学习诗、书、画、印在一幅作品中的构图知识。

  四、逐步掌握中国画的技法

  对于一个初步接触国画学习的初中生来说,教学目标仅限于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兴趣爱好、提高鉴赏能力等方面,短时间内是无法完全掌握中国画技法的。为了使学习技法过程不那么枯燥,在技法学习过程中,笔者尝试加入中国画特殊技法的教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拓印的乐趣

  笔者会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树叶、绳子、松针、木板花纹等,先进行实物拓印,待干后进行染色,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轻松获得了手绘无法得到的图案、纹样,画面效果逼真,而且他们还想到了更多可拓印的物质来尝试探索。如有的学生就把家里装鸡蛋的纸皮、废弃的毛巾用来拓印;他们还发现两张生宣叠在一起在不透水的板面上作画,下面一张纸会出现奇特的纹理图案,再根据纹理情况上色或作处理,画面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有趣效果,整个尝试的过程对学生是极有吸引力的,在活动中学生掌握了湿墨上色和待墨干后上色效果的区别。

  2.揉纸的奇妙

  山水画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山、石的画法,皴法多种多样,练习起来既花时间又枯燥,在这个内容上笔者就教了学生用揉纸法来尝试,宣纸经过按揉后打开,凹凸不平的表面不均匀地吸收着墨色,待干后染上花青和赭石,生动、形象的石头就出来了,学生极易掌握此方法。依此类推,学生也很快接受扎纸法,并运用到创作中,他们感觉以放射形的特殊效果用来表现光线再好不过了。

  3.盐水的独特

  用盐水或洗涤剂喷洒在墨色处的墨法是国画中常用的。学生起初是不知道还可以在宣纸上洒这些东西的,它们产生的水、墨、色互渗的斑驳效果令学生很兴奋,甚至他们还嫌上课时间不够,回家做了更多的效果图,带到学校来给笔者看,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对宣纸的渗透性把握得更好了。

  4.漂亮的笔触

  平涂法是训练学生运用和掌握笔触最好的办法,用淡墨色进行平涂和尝试叠加笔触都会出现温润的笔墨效果,学生通过练习,对墨色深、浅、浓、淡和水分多少的把握都能有效地掌握。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笔者上技法课时常用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有趣的制作过程中掌握了叠色、叠墨应注意的深浅分寸,什么时候适合用干画法,什么时候适合用湿画法去表现,以及肌理纹路的美如何为画面服务,如何制作我们想要的肌理,淡墨笔触的漂亮效果,结合之前对干、湿、浓、淡的掌握,学生在绘画创作中都能选择适合的方法去完成想要的画面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迎.古画鉴赏(中国文物鉴赏丛书)[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