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立志思想对中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启示(2)
我国古代学习的内容,包括“道”和“艺”两种,儒家认为,“道”是“大道”,是“君子”和“大人”学的;“艺”是“小道”,是“小人”或“百工”学的。可见儒家重道轻艺。而道家却主张道“进”于艺,或道在“艺”。道和艺类似于今天我们常说的人文与科技[5]。在当今时代,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立志要做一个兼具人文关怀和科技常识的人,也即道艺合一的人。
3.志于群
“群”是荀子提出的一个范畴,兼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多方面的意义。荀子认为人的能力有限,只能靠分工协作以生存,很多人的劳动是为了一个人,一个人的劳动又是为了一群人,人如果离群索居,就将难以生存下去。因此,荀子认为人应该不管从事哪一行,都应该以应群需为最终目的。此外,孔子、孟子均提出了志于群的社会理想。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子贡说的,却得到了孔子赞许。孟子进一步发扬了孔子的观点,提出“士”应该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宋朝大诗人陆游被贬之后,虽然地位卑微,却能时刻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参知政事范仲淹则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从中可以看得出范仲淹以天下大群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
三、我国古代立志思想对于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启示
生涯发展理论认为,11-17岁是人的生涯发展的尝试期,在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迅速发育、成长和变化,心理也在迅速发展,独立的意识和价值观念初步形成,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与增强,初步获得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但从整体来看,仍处在一种未完成状态。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来培养中学生的德行,以作为人生长途的终极导向;通过培育中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型社会中的一员,并时刻为实现志于群的目标而准备着;培养中学生胸怀天下的情怀,以打开中学生生涯发展的精神空间。
1.加强道德教育,作为人生长途的终极导向
儒家之学,以指导日常生活为旨归。在道德修养方面,儒家不仅注重对道德的认知,同样注重道德的实践。儒家的仁仅是一种做人的意识,仁的意识需要落实为与之对应的实践才成为事实,如果有意无行,想的都没做,仁就没有可能实现。而仁的实现方式就是义,仁体义用,仁为人心,艺为人路。这就要求我们的道德教育在加强道德认知教育的同时,还应该为中学生道德的最终完成提供实践空间。从中学生的课程表的安排来看,当前中学普遍安排政治课,却没有安排道德实践课。
2.做好学涯规划,练就服务于大群的真本领
从我国古代的为学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两点启示:一是,将学习作为一项终身的事业;二是,道艺并重,人文与科技兼修,以成“全人”。这两个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中学生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2006年全国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学生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体理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中考、高考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人生岔路。一旦没有成功升学的人,都不得不被迫走向社会。这样一来,学生在做学涯规划时就不能仅仅专注于对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应该规划以劳动技术课或课外实践课为载体,掌握一些基本技术和技能,即是做到道艺合一。现在我们的中学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中学生基本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六十年代中期以后的美国,经济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许多人失业,尤其是少数民族失业问题严重。有鉴于此,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乌兰在休士顿全美中学校长协会上发表演说,大声疾呼要改革教育,第一次提出“生计教育”的概念,强调“凡中学毕业或中途退学的学生都将掌握维持生计的各种技能,以适应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需要。”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苏区政府曾提出:“要消灭离开生产劳动的寄生阶级的教育,同时要用教育来提高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使教育与劳动统一起来”。
3.培养大群视野,打开中学生生涯发展的精神空间
我国儒家知识分子都有一种积极的入世情怀,不管后来流变到什么程度,胸怀天下的情怀却始终保留着。但是当前随着后现代意识的渗入,思想观念中的宏大叙事被怀疑,也导致儒家的那种家国情怀在中学生心中的价值序列已逐渐下滑。但是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有一部分胸怀国家民族的人存在,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希望。而胸怀天下情怀的培养却必须首先突破个人的私德向公德领域挺近。因此,培养中学生天下情怀,应该首先培养中学生“行义”的意识和能力。从关怀自己身边的同学扩展到自己所在的社区,最后扩展到关怀国家民族的事业。
——————
参考文献
[1] 贺麟.文化与人生.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2] 申来津,张燕.精神状态的提升:以管理方格为分析工具.学术交流,2005(10).
[3]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李泽厚.论语今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5] 涂又光.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