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谈试卷分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05 15:4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巩俊龙
分享到:

 

  【摘 要】测验法是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之一,试卷作为测验的工具,蕴藏着大量重要的信息,教师可以从正态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做试卷分析,挖掘数据资源。教师在分析考试数据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测验的鉴定功能,而且更需要重视其诊断和改进作用,将试卷分析的信息充分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试卷分析 试卷应用 物理测验

  考试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除了选拔、鉴定功能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其对教学的指导和改进功能。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试卷分析与应用的基本思路为“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指导教学—总结反思”四个环节。

  一、采集数据

  本文的研究数据选自陕西省延安市某中学高二年级一个班级44名学生的一次物理月考成绩。考试试卷为教师自主编制,试卷共有22道题目,满分为100分。

  将该班所有考生本次测验中22个题目的得分逐个统计在Excel表格中,形成考试成绩统计表,并导入Spss软件中。

  二、处理数据

  数据处理工具是Excel及其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

  1.成绩分布及统计分析

  通过考试取得的数据往往是大量的,难以直接看出具体信息,需要对其做初步整理才能反映数据的整体概况。可以通过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图和一些特征值对数据做初步的处理。对44名学生考试成绩作成绩的频数分布图,并辅以正态拟合曲线,如图1所示。

  理论上,考试成绩应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即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大多数,成绩特别好和特别差的学生占少数。试卷分析首先必须检验其考试结果的分布情况,通过正态拟合检验发现本次考试的成绩接近正态分布,且成绩处于低分区人数较多,20分以下1人,成绩在40~50分的频数最大,达到12人,成绩在80~90分的有5人。

  对考试成绩作基本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到,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为48.09分,中位数为43.50,标准差为19.32,表明各个成绩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较大;最低分为19.00分,最高分为87.00分,该班级成绩总和(sum)为2116分。四分位数(Percentiles)为:第一四分位数为32.25,表示有25%的考生成绩低于32.25分;第二四分位数为43.50,表示有50%的考生成绩低于43.25分;第三四分位数为60.00,表示有75%的考生成绩低于60分。

  2.考试试卷评价指标分析

  一份好的试卷,从总体上来说,就是准确可靠、切实有效、难易适当和鉴别力强。在实际的试卷质量评价中,通常采用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这几个指标来衡量。

  (1)信度。信度是反映一份试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是分析试卷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认为,在0.80以上表示非常好,在0.60~0.80之间表示较好,低于0.60时不可信,应对评价指标进行修订。此次试卷检测到的系数为0.870,表明该测验的内在一致性信度非常好,说明测题的各部分都以同等程度测量着被试的同一种属性,即本次考试成绩的可靠性较高。

  (2)效度。效度是反映试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指标,同时也是评价试卷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效度数值越大,测题就越好。经计算得到本次测验的效度系数。对效度系数做统计假设检验,样本容量小于50,其检验统计量t=2.34,即2.58>t≥1.96,表明效度系数在0.05水平上与总体零相关有显著性差异,可以得出本次测验具有有效性的结论。

  (3)区分度。区分度指测题对于被试反应的区别程度和鉴别能力,一般用某题的得分与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经计算,求得各题区分度如表2所示。

  分析表2发现,第7题区分度小于0.20,表示区分度很差;第1、第3、第5、第9、第10、第18等题区分度尚可,但是能修改则更好,其他题目区分度非常好。

  (4)难度。难度是衡量试题与试卷难易程度的指标,以难度系数来衡量,一般情况下,试题的难度系数即为该试题的平均得分率,难度系数越大,试题越容易,反之越难。

  在本次测试中,计算得到各题难度系数如表2所示。分析表2发现,第7、第8、第11、第13、第14题难度系数小于0.4,为难题(p<0.4);第1、第2、第3、第4题为容易题(p>0.7),其余为中等难度(0.4  三、指导教学

  在现行教学制度下,教与学的双方及其管理者更加看重考试结果的评价功能。其实对于教与学双方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考试的改进功能都应该是首要的。考试只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才能完成其终极目的并且体现其存在的根本价值。

  1.发挥测验对学科知识的诊断—改进功能

  通过对测验的分析,师生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与研究,判断导致困难与不足的原因,进而改进教学活动,即诊断—改进。诊断—改进功能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人的发展和教育活动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价值。

  分析图1发现,50分以下考生达到28人,即有一半以上的考生成绩低于平均成绩,需要深入对这28名考生的试卷做详细分析,寻找失分的原因,制定补救措施。

  分析表2中的难度系数发现,试卷第7、第8、第11、第13、第14题难度较大,说明大部分考生这些题都做错了,教师应重视这一现象,诊断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2.重视测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在考试中,考生都渴望自己学习的成果被认可,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这种心理现象,利用这一心理反应,尽可能维护学生的高成就动机和高自我效能感。

  (1)加强个体内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是在一个团体内,个体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与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个体内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个体内评价是把被试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评价,评价对象只和自身相比较,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适当地减轻了被评价对象和其他人对比的压力,可以提高被评价对象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教师在处理考试结果时,特别是对成绩不理想的考生,要多采取个体内评价。

  在本次测验中,某个考生考试成绩为54分(见表3),在班级中排名为第14名,如果仅仅对他的第四次考试成绩做相对评价,可能会使其对学习丧失信心。但是如果将个体内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和自己以往的成绩相比较,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不要轻易否定自己,那么就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测验的规则是把考试的结果数值化,从而对评价对象作出评判。其优点是逻辑性强,标准和精确化程度高,能对教学现象的因果关系作出精确分析,对考生的行为特征作出准确描述,结论较为客观和科学。但是量化的成绩不能反映教学过程中某些不可量化的因素。量化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数字化,容易丢失教育过程中一些很有意义的内容,因此在对测验试卷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对具体数值的关注,对学生的评价要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通过特定的方法(如与学生对话、交流等),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

  四、总结反思

  一套完整的测试试卷包括测验目标、测验时限、测验类型、测题数量、计分方法、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等诸多要素,任何一套测验试卷的编制都不会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测试的结果对难度、区分度作出修正,使试卷组成不断趋于完善。

  从表2可以看出,本次考试区分度不合格(0.2以下者)有第7题,可以删去,因为它不是过难就是过易;第1、第3、第5、第9题区分度较低,应该修正这些题目,提高区分度。分析难度系数发现,容易的试题有4道,中等难度的题目有13道,较难的题目有5道,应当适当削减难题数量,增加简单题目数量,使试卷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