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滋根立本 奠基人生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05 15:5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明霞
分享到: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已经陷入瓶颈状态,如何让语文老师站稳脚跟,这是每位一线中职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其实,突破瓶颈的办法就是要把学生当“人”看,在自己的教育词典上写上“人”字。滋根立本,要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为学生的幸福铺路。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只有心中装满“人”的教育才算是好的教育。

  关键词:瓶颈 滋根立本 奠基人生 唤醒 人的教育

  中职语文课程对学生培养有三个维度的要求:其一,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其二,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其三,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人生的境界》属于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而基础模块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一个人要完善人生,离不开对人性美的感悟、发现和追求,《人生的境界》则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启发学生深入思索人生的意义,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从而去发现和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材只是例子。”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这篇文章难度不小,学生难以理解冯友兰先生那深邃的哲学睿语,很难理解他原创的“天地境界”以及四重境界中“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的观点。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篇名家佳作,让学生去理解文中的难句,执教者会索然无味,学生也会兴趣全无。因此,执教者应该只把课文当成一个简单的例子,关键在于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之中,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他们的未来着想,指引他们去打造幸福的人生。

  执教《人生的境界》,如果采用“深文深教”的办法,执教者可能陷入因学养不足授课惶惑的尴尬境地,接受者——学生可能沦为知识的简单容器,鲜有师生的互动生成和学生静默式的成长。

  驾驭一篇文章,一位高明的语文老师不会过分在意自己授课是否精彩,而是关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得精彩,课堂是否具有生命的张力。当前,中职课堂上出现一种亟待矫正的教学误区,执教者总是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学生的主体性,总认为考入职业中学的学生素养差,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往往采用自问自答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越俎代庖现象比比皆是。这是由于老师对学生太不放心,对自己过于自信而造成的。

  这篇文章,教师设置什么样的“主问题”直接关涉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把握程度。“主问题”设置得不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会大打折扣。

  笔者把本课的“主问题”设置为:境界是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通过梳理文章思路,我们会明白,冯友兰教授首先告诉读者,哲学的任务是“给予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教人不断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生有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重境界,划分的标准是人的觉解程度的深浅。

  “境界”是本文的核心词,也是全文的灵魂所在。“境界”是指“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早有界定,古今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境界: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际上,在授课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概括成“知”“行”“得”三个层面。第一个境界乃追求事业的“知道”,第二个境界是在知道的基础上去“践行”,第三个境界是在践行之后的一种“获得”。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中国青年报》一位记者到陕西某偏僻的山村采访放羊娃,记者与放羊娃的对话可以触发学生深刻的思考,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

  记者:你放羊干什么?

  放羊娃:挣钱。

  记者:你挣钱干什么?

  放羊娃:娶媳妇。

  记者:你娶媳妇干什么?

  放羊娃:生孩子。

  记者:生孩子干什么?

  放羊娃:放羊。

  笔者首先让学生回答“放羊娃处于哪种境界?”学生迅速回答放羊娃在“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徘徊。笔者趁势引导,放羊娃这种徘徊于低水平的生活愿景,究其本质还在于他认识水平的低下。他这辈子不幸福就算了,可悲的是他还让他的下一辈重复父辈的生活范式。笔者告诉学生:实际上,当下很多人生活品质低下,不是身体出了问题,而是思想出了问题。人们经常讲,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影响生活,生活折射幸福。

  盛世多积德,逆境苦读书。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后,感觉到一个人仅仅活在“自然境界”也太悲哀了。学生通过苦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老师可以引导他们从放羊娃的低境界中走出来。

  在文中,冯友兰教授告诉读者,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人现在存在的人,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是人应该成为的人。笔者抓住这句话,开始讲解。道德境界对人觉解的要求高,究其实质,就是心中多别人,少自己。如果把它概括成精神的话,那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和“利他精神”。

  翻看中国历史,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希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论文范文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履善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些人,每一位都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决定他们行为的乃是精神层面的引领。

  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在学校还是踏上工作岗位,如果别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你就成功了。人活天地间,不在获得多少,而在给予多少。西方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认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那么,我们当代的职高生该怎么办呢?笔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引起了学生广泛的讨论。笔者讲了前两届一位学生的故事,这位叫林新武的关心集体乐于奉献的男生,从高一开始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德行极佳。他作为班干部,班上的事毫不含糊,更关键在于他把班上卖矿泉水瓶的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今天,他已经成为了某公司的中层领导,他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大地,谱写着人生的华章。

  学生听到此处,深受感动。在当前,我们不可能去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影响他人,让更多的人向善向美。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的现实意义在于对学生“滋根立本”,即滋润他们的生命之根,立上他们的灵魂之本,为他们的职业幸福奠基,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叩门。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肩负起学生精神导师的角色。通过一些课文的讲解与渗透,让学生明白专业课只能满足人怎样去活,而人文性极强的语文课教会学生活着的意义。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他们精神上的空白必须由语文学科来填补。这也是笔者执教《人生的境界》后最大的教学感悟。只有眼中装满“人”的教学,着眼于“人”的教育,才算真教育。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在《不跪着教书》中有这样的观点:第一,语文老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第二,语文老师决然不能跪着教书,否则,培养出的学生是精神侏儒。由此可见,王老师的教育旗帜上写满了“人”字,他要培养出精神高贵,挺直脊梁的大写的“人”。

  从今天开始,让写满“人”的教育旗帜高高飘扬于中职教育的天空,让我们为学生有一个敞亮的未来去做一些奠基工作吧!

  参考文献:

  [1]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四川省新津县职业高级中学)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