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受众的主体地位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博物馆现状和胡塞尔提出“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分析,将受众置于教育主体的地位,在博物馆的“物”与“人”之间构建起一座互动的桥梁,不断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关键词】博物馆;主体地位;受众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博物馆以其较为丰富的知识量、信息量吸引受众,对常规教育起到了比较充分的配合作用,较好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成为了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手段日趋多样化,多媒体教学等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一应俱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明显拓宽。网络和搜索引擎以其庞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速度,给博物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得博物馆对于许多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知识和信息已不再具有垄断权,在信息量上的优势受到了动摇,人们在受教育及陶冶情操的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博物馆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开拓的眼界和日益“刁钻”的口味了。内容陈旧、形式呆板的陈列展览和填鸭式的说教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再对观众产生吸引力,甚至逐渐成为了影响观众参观博物馆的主要原因。
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讲,它的教育群体是相当庞大的,博物馆主要有三类观众:一是实际观众,是那些实际到博物馆的人;二是潜在观众,是一种概指的观众;三是目标观众,是实际计划中仔细限定的观众。我们可以把这三种视为一个受众群体,一个复杂的动态群体,包括不同的职业群体,知识群体,年龄群体,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等不同的群体。传统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博物馆是教育的主体,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甚至不管受众的需要,以对象化的思维看待他们,博物馆与受众群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这种认识论认为,要认识事物、发现真理,主体必须保持独立,把认识的对象放在客体的位置上进行客观描述,“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认识到真理在实践中,博物馆作为主体,把受众放在客体的位置上,强化了权威的色彩,二者处于对立状态,体现出主体对客体的控制。这种认识论受到了20世纪以来现代哲学认识论的挑战。现象学、诠释学等人文主义哲学思潮认为,应超越近代认识论的主体性中心而转向交互主体性。
在教育中,要“把人看作主体,而不要看作客体” 这种认识注重理解和交流,消除对立, 为构筑新型的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哲学的基础。
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下,博物馆继续简单地把受众作为实施教育的客体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因为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大,新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这就需要博物馆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教育方法,从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角度理解自己的主体性,将受众置于教育主体的地位,在博物馆的“物”与“人”之间构建起一座互动的桥梁,不断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关于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国内外不少博物馆学者有过相似的认识。西方有的博物馆学者认为,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并不在“教”,而在帮助观众“学”。有的学者更主张应该用“交流”一词代替教育,认为“交流”更能反映现代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质。我国博物馆学著名学者苏东海也认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
在黄淑芳所著的《现代博物馆教育》中,把现今的博物馆教育归纳了下列几点特色与发展趋势,从另外一个角度有助我们了解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的主导与主体关系。
一、全民的、终身的教育。过去博物馆只对贵族或特定人员开放,现今的博物馆是全民共有、共享的,无论老少、贫富、种族、残障、信仰等,博物馆都敞开大门欢迎。
二、启发的、诱导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相较传统博物馆的橱窗式展示及庄严肃穆的气氛,现代博物馆的展示及活动更为活泼且多元化,取代以往只能“看”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开放的展示中增加了许多模型、视听教具、游戏、及各种具有参与性及互动性的设计。
三、自导式、探索式的教育。博物馆的教育型是自由的、主动的。民众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及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及项目去参与,也可依自我的能力及方式去探索,是一种自导式的学习,有别于学校的教授式的学习。而现今博物馆为让民众更自主地学习,除了提供导览机、导览查询系统及展示活动单之外,许多博物馆都设有“探索室”,置放各式各样的文物、标本、模型、图书资料、影片及仪器设备等,鼓励观众自己动手寻找答案,并由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临场的、实物体验的教育。透过具体三度空间的实物造景,或情境的塑造,或遗址的复原,使遥远时空的历史或自然风貌得以重现,让观众有如身历其境般受到震撼与感动。
五、生活化的教育。现代博物馆教育,不只探讨过去发生的事件,亦关切参与者的认知与经验形成的方式,故所设计的活动多以生活化取向,结合既有经验或熟悉感兴趣的事务,以加深印象及提高学习效果。
六、资讯化、电脑化的教育。资讯化、电脑化,是现代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尤其是电脑科技媒体的长足发展,对博物馆教育的推广、资讯的交流、人力负荷的减轻、服务品质的提升,有莫大助益。
七、扮演知识宝库及学习中心的教育。在新旧文化交替中,博物馆担负整理与保存流失文物标本及传统技艺的职能,这些文物与技艺透过展示、演示、研习活动、出版刊物、资料室及标本室的开放、人员的训练及资讯服务等活动,使有兴趣的民众,可以利用博物馆的资源进一步查询、学习、参考、实验、观察或利用。
八、反映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现代的博物馆是一个可以讨论与形成舆论的场所,其教育不仅贯连古今、追根溯源,亦反映现代社会的真貌,协助民众开拓视野、解决社会问题,甚或为未来展布远景,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与探索空间,或经由休闲与娱乐形式,让民众在涵咏风雅中,进而提升生活品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