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今,我国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问题也层出不穷。回顾历史文化,先人们早已对素质教育有了深远的认识和总结,并将其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我们应该认真研习并获取经验,从教师、高校、学生以及社会这几个方面予以探讨和总结,以更好地指导和落实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 师德 育人 内修 导向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但是,普及率的上涨并不代表质量的等比提升,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教学质量不合格、学校商业化严重、学生高学历低能力、教师失德、毕业生就业难等。
早在古代,先人们就对素质教育有了先进的认识和总结,并将其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所积淀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1]。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启迪、吸取精华,这对于人文素质的加强和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师德是核心,加强教师德风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教育,并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儒家更注重社会性,释家更注重精神性,道家更注重自然性。它们都认为教育应该先从教师和家长做起,才能起到身教的作用。重视德教和礼教,才能使学生更尊重知识、尊重父母、尊重教师、尊重自己。因此,师德是核心。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师德易被忽视,甚至成为失德。从海南校长猥亵小学生,到北大教授骗财骗色,这些可耻行为的曝光冲击着人们对于教师的信任感。不少高校教师热衷于自己的科研或副业,而不够重视教学育人。社会也把一些失德行径默认为“潜规则”,这恰恰纵容了不正之风。
在价值多元化、利益格局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舆论导向的作用日益凸显。[2]中国是礼仪之邦,师生关系被列入最高位置,与父母齐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该只是简单的师生关系或雇佣关系,而应上升为一种情谊。教师应该端正教学心态,坚守职业道德,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激发创新能力,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为其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仁者爱人”“智者知人”,这亦是儒家提倡的主要教学思想。每个学生都会对德艺双馨的教师心存感恩,社会也会对其予以高度的评价和尊重。
二、育人是主旨,落实高校素质教育
面对高考“一刀切”的模式,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可谓根深蒂固。可是高分对于社会而言,仅是能力考核的一项指标,面试的初衷就是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因此,在高校中贯彻素质教育是最有可能的。但是,众多高校商业化愈发严重,招生成为一种获利的手段,面试也沦为腐败的高发区,教育的本质工作并没有做好。
中国传统文化把教育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地位,梁启超曾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作为教育界的最高学府,更应以“育人”为主,增加教学育人在各项评定中的分量,贯彻素质教育,严抓学风建设。在国外教师评价体系中,课堂录制是教师自评最常用的工具[3],我国高校已陆续开展课堂录制并在网络上共享。同时,还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至2010年,山东高校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44141人,占高校教师总数的48.3%;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72135人,占高校教师总数的78.9%[4],可见,中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另外,加强传统文化课程的普及,注重德育。一切在于落实,而不是形式主义。
三、内修是基础,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2013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相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然而,庞大的毕业生基数却无法填补市场人才缺口,造成这一尴尬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素质是指人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内在品质。[5]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外因,更取决于内因。子曰:“修己以敬”,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把修身摆在第一位。徒有知识不足以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才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应该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内修,提升精神修养,树立正确观念。作为华夏子孙,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懂得为人处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读史以明智”。在生活中,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方方面面,有时道家和释家思想反而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
四、导向是关键,端正社会价值体系
社会作为人的集合体,其价值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的价值观,而个体价值观也会影响社会的价值导向。利益追求日趋严重的当今社会频发的一些不良现象冲击着人们道德准则的底线,而类似“许云鹤”这样的案例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如此恶性循环,容易构成病态的社会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凝聚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而且具备深刻的道德力量和感召力量。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上,社会要结合传统文化提供正确导向,团结一致呼吁国家重视教育问题,提升教师待遇,呼吁人民大众尊重教师行业,让人们有足够的信心投身于教育事业,责无旁贷地传道授业。除此之外,社会亦是教育界的监督者。如今,多元便捷的互联网让个体的力量得以加强,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正义感和积极性。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而负责的监督,促进素质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1]朱久兵,刘光顺.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台声(新视角),2005(7).
[2]赵建宇.高校教师“失德”现象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23).
[3]李文婧,宋旭红.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核心功能与活动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
[3]山东省教育事业统计(2010)[Z].2011.
[5]金鸣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林业大学生素质教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S1).
[6]张燕婴.论语.中华经典藏书[M].上海:中华书局,200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