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生涯教育工作探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19 23:1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然
分享到:

 



  三、新媒体对高校生涯教育工作的意义
  将新媒体引入到高校生涯教育工作中既符合现实的教育要求,也能够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求。
  第一,新媒体受众人群广,有助于扩大生涯教育工作的受益范围。现在,高校中拥有电脑、智能手机等适应于新媒体技术终端设备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在物质上为高校生涯教育工作中应用新媒体提供了可能。学生只要能应用相关的设备就可以实现接收信息,进而加工、利用信息。这样高校生涯教育工作的对象就能够突破仅针对毕业年级学生的局限,从新生到毕业生都可以纳入到指导范围内。通过微信、微博、人人网等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发布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比如为毕业年级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应聘技巧,发挥助学生就业的作用,为大二、大三的学生提供实习信息、学长经验,实现推动学生体验职场的目的,为大一新生介绍就业形势、职业发展趋势等,帮助学生做好心理铺垫,实现职业规划与学业规划之间的相互促进。第二,新媒体带来了新的社交网络,能够促进学生缩短生涯尝试期的时间,提高生涯成熟度。生涯成熟是指能成功地因应早期至最近一期生涯发展阶段的程度。生涯成熟是由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特质等组成的整体状态,包括认知和情意。新媒体能够以图文并茂、声形具备的形式呈现教育信息,展现职场面貌。新媒体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实现与职场人和职场事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的互动。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平台熟悉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特点,认识自身能力,挖掘个人潜力。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认识职业和自我,有利于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能促进学生成熟独立的选择职业,并努力在职业特征与个人特质之间寻求平衡。
  第三,提高高校生涯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高校生涯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传递生涯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生涯发展意识,引导学生发展适应职业生涯的能力,辅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的过渡。而借助新媒体这一信息传播渠道有利于加强学生与就业市场的联系,丰富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识,有助于提高人职匹配程度。新媒体平台能够提供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在校教师、职场人士、学生群体、家长团队都可以参与到施教者的队伍中来,广泛的参与者无疑可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这就让受教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动态、立体的职业景观、生涯信息。新媒体是一个互动的、开放的平台,利用这一特点开展生涯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生涯教育工作的构建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高校生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顺应时代发展,构建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生涯教育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第一,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功能,与传统教育协同发展。高校的生涯教育工作应将传统教育与网络社交融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的综合效应。一方面,相关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导向显明、公信力较强的优势,利用课堂教育、专题讲座、团体咨询、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对自我、企业和社会的认知能,适应企业及社会环境的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以及处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运用手机、网络媒体信息转播时效性强、互动方式多样的优势,开辟“手机论坛”、“网络课堂”、“网络访谈”等栏目,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入手,开展职业测评、职业素质拓展,并就学生关心的生涯发展热点、难点、经验等进行讨论、解答和交流。
  第二,借助新媒体的社交群落功能,拓宽高校生涯教育资源投放渠道。同样作为社交平台,受制于技术水平、参与范围、内容有限等因素,校园BBS无法从内容和功能上更多地吸引学生,在发展中常常陷于无人问津的窘境,因此可借助“人人网”、微博、QQ、微信等载体开展网络课堂、职业测评、实习指导、创业支持、互动讨论等,针对校园“职场明星”、“创业之星”等人气较高的学生设置专门板块或空间,并与其他高校建立有效沟通路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校园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对上述互动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校园生涯教育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第三,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个体化特征,针对不同个性群体,建立个性化、精细化的生涯发展辅导模式。一是要根据“个体间”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学生人群的生涯发展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策略。结合本科生和研究生、文理科学生、城乡生源学生在网络社交方面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及其特点,以未来社会需求、个人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为前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生涯发展分析与诊断,设计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辅导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有目的、有组织地发展综合生涯管理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二是基于“个体内”性格差异,要通过传统教育方式了解掌握难以通过网络接触、内向型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动态,因材施教作出相关指导,做到线上和线下两种工作模式的平衡协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3-0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
  [2]王军光,姜凤贤.微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价值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9).
  [3]王旭明.新媒体视域下青年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
  [4]李亚真,叶一舵.大学生的生涯成熟度研究[J].教育评论,2007,(6).
  [5]陈应琴.新媒体:考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1-03-0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