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哲学透视下的科学发展观(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2-29 11:0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何纯渊
分享到:

 


  二、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理解科学发展观

  片面的发展观会离开唯物主义辩证法,在思维方式上陷入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误区,而科学发展观则在形成中注意到了各种可能性,不断完善自己、否定自己,最终形成了全面的、联系的、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给我们带来“好的可能性”

  世界的联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即是辩证法所说的基本范畴。其中可能和现实范畴与科学发展观有着紧密的联系。

  科学发展观的制定体现了党首先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又看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现实的可能性,所以问题的关键就落到第三点上,即好的可能性和不好的可能性。党中央努力实现我国经济向好的可能性方向发展,于是对以往的优秀理论继承的同时又扬弃了不足的地方,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从而便于实现人民全体小康、共同富裕这么一个好的可能性。

  2.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扬弃社会发展“坏的方面”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形成了科学的辨证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和扬弃。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深刻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我国国情出发,冲破苏联模式,恢复了战后经济,但由于部分原因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出现了经济萧条的现象。 1978年后党继承了过去好的方面,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扬弃的结果,是第一个否定。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此时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核心期刊最终实现和谐相处。这是第二次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对以往社会理论的继承和扬弃,是与我们的实际相吻合的科学理论。

  3.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审视科学发展观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就体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它坚持“协调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等。

  三、唯物史观视角下分析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观点,提倡“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论, 正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的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群众的利益;就是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 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 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 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并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