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成因(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3-18 14: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慧
分享到:

 


  3政策因素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文盲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12.07%,高于全国9.08%的水平。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这与对少数民族生育照顾政策有很大关系。人口的高出生率通常与早婚、早育、多胎生育相伴随。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又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即陷入所谓“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另外需要着重强调的是,贫困生问题的凸现与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变化紧密相关。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始于1989年,该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也缓解了国家财政的压力。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贫困生的出现。收费政策并没有对少数民族有优惠,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更大一点。政策的制定者较多考虑的是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和参照国际上一些国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做法, 而较少兼顾到我国相当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使现行的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超越了相当一部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首先,学费占高校日常运行费用比例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其次, 学费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再次, 学生在校平均所需费用占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比重偏高。正是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大幅度上涨,诱发了高校贫困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少数民族家庭本身贫困者居多,因此少数民族贫困生在贫困生中的比例也是逐年递增的。
  4文化因素
  安土重迁是少数民族的一个共同特征。他们大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且环境也相对孤立,导致都不愿意与外界交流,甚至连报纸、广播等也少有人用。不愿面对外面世界的他们一旦进入一个异质环境中,将面对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对外界抵触,宁愿在家里受穷也不愿出去冒险。信奉“万事不求人”、“饿死不离乡”、“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稻草窝”,导致居住在缺乏起码生存条件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移居工作无法进行。在改革开放后处于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的背景下,这样保守的观念也是贫困的观念。还有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使其贫困的又一重要主观因素。他们大多数生活在较偏僻的地方,与外界交流很少,所以导致对外界的生活既不了解也不羡慕。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值不高,温饱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安贫乐命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态度,而他们信奉的某些宗教又强化了这些思想。没有了对物质财富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没有了改变贫困状态的动力。另外,从某种角度看,少数民族群体仍是典型的乡土社会,人们十分看中“面子”,而对回收垃圾、废品等所谓“没面子”的工作不屑一顾,这对于少数民族贫困生来说有些勤工助学的岗位也不愿意去做。
  5制度因素
  现行资助制度的缺陷使高校贫困生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生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缓解。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虽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是我国也建立了一系列针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制度,比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甚至是减免学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但由于这些资助制度尚不完善, 使其对贫困生的资助作用和效果还未能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 奖学金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作用不明显。奖学金虽然高但在实际操作中最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却得不到或较少得到奖学金。少数民族贫困生更是如此,他们之前的基础水平较差,成绩跟不上的大有人在。其次,贫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的人数还不多。再次, 勤工助学岗位较少, 减免学费政策难以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晶.中心——边缘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成因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王小强,白南风.富饶的贫困[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3] 张毅.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2011(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