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历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09-24 09:4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摘 要: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学,无论是其课堂教学形式,还是本身知识内容,都蕴含有丰富的心理教育素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任务。那么,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探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1、营造平等、和谐、心理安全的课堂环境,育人亦育心 
   营造环境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并参与实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而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阵地。如果课堂十分严肃,教师南面而王,学生畏手畏脚,必然会催生或加速学生的心理障碍,难育健全的人;如果是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就有安全感、快乐感,能主动积极去学并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我曾在同年级两个平行班中试验过上述情况,那育人育心的效果有明显反差。如何营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宽松课堂环境呢?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的普遍心理认同。但尊师不能发展为畏师,课堂内外笔者常把自己置于只比学生年长一点,相对成熟一点的位置。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双主"地位,决定了笔者尽力让学生从心底里只把笔者作为一名与他们一起学习新知、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建立起朋友般的友爱环境,使学生有种温馨的感觉,"富哥"便是学生们给笔者的美名,这就成为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代言词。其次,营造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当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自私、任性导致心理失衡,因脆弱易心理消极,因自卑而心理畏缩,这些心理特点决定,应重视加强营建课堂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力避免其心理不稳所产生的抵触情绪。笔者在实践体会到:教师应将微笑带进课堂,授课时,用微笑的眼神传输给每位学生,让他们倍感亲切,得到关爱。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和赏识性目光,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对待课堂小动作、小话等违纪学生巧用眼神示意,禁用体罚或变相体罚手段,同时也禁用尖刻刺耳的"心罚"手段来对待,可以说这能从情感上给学生营建了一个"心理安全和思想自由"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克服了孤僻、脆弱、冷漠等不健康的心理。 
   2 、采用复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即现代技术与多种方法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维护其心理健康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历史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应用现代技术开发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知和体验历史,教师课堂的启发式、讨论法、比较联系、归纳概括等多种方法并用,学生的角色扮影、即兴演讲、历史大辩论、历史故事会等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堂内外舞台,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去学习历史,感知历史人物和事件。复式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重大意义。首先能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策略和技巧,享受学习的轻松感、幸福感。例如:笔者讲完了西安事变后,举办了一次学生扮影人物的话剧活动,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涉及主要人物如蒋介石、何应钦、张学良、周恩来等人在西安事变前后的祥实资料,让学生自编话剧表演,既重温了历史,又活化了人物。学生神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表演出来,表演者获得同学的一致好评,个个脸上流露了成就感的喜悦。其次使学生活化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如诸葛亮、毛泽东、周恩来、马克思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作不懈的奋斗。再次强化课堂互动的行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素质与能力,避免学生因心理偏差而引起落后的行为,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上课走神不专心、注意力差而且不愿动脑筋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在互动中受到遏制。
 3、挖掘学科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充分开展历史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小皇帝"、"小公主"之称,他(她)们因自私、任性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古今中外的爱国志士、杰出人物的英雄事迹豪言壮语这些好题材。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大禹治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英雄事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范仲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这些先公后私的品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正确认识自我、正视自我,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自我意识。 
   当代中学生有因自卑、脆弱造成的心理畏缩和心理消极的意志障碍,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谨小慎微,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心理承受力较差,缺乏主见和长远目光。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生活、斗争及其优秀意志品质来感染学生,这样的题材很多。 
   当代中学生生活优越,心理却十分脆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因挫折和失败造成心理恐惧,严重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历史教学中,许许多多杰出人物的坎坷人生,历经挫折矢志不渝的拼搏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承受挫折,调控心理障碍的最好素材。
   总之,历史学科蕴含有大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只要历史教师在进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同时,不忘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历史课堂教学从形式和方法到内容去挖掘发挥心理教育功能,利用历史学科自身的优越,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大量的适应21世纪有健全人格的现代化建设者。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