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试论改变教学思想 开发创新潜能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10-11 09:0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创新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引发潜能的催化剂,是否有一块有利于创新思维萌芽的优良土壤。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使知识和技能成为创新的土壤。使学生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成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创新 
  初中学生对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存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我们广大的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及时性和必要性,我认为这几个方面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上好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是培养兴趣的起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教学亦是如此,到了初二,增加了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如何学好它,同学们带着好奇激动的心都想知道!因此教师要在第一节课上下功夫,精心备课!可做一些神秘的实验,如瓶吞鸡蛋、覆杯实验、无形压力(大气压瘪易拉罐)掉不下来的试管,依依不舍的乒乓球等,接着再看视频神七飞天、原子弹爆炸、鸟撞飞机等,让学生感觉老师像魔术师一样有魅力,学生们自然就想踏入物理学的神秘之门,兴趣油然而生。 
  2. 做好物理实验,是兴趣能持久的关键。 
  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新教学手段,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提供做实验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足甚至多余的器材,让他们充分享受自己实验的成功,总结成败的教训、磨炼自己的意志,最大化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氛围。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民主合作、协调的新型师生关系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 尊重并热爱每一个学生。  
  “以爱动人,以爱育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需要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起码的心理需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应该关注、热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去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当一个学生对他的老师产生了信任感时,他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才可能在学习物理全过程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多一些宽容、鼓励,少一些批评。 
  大多数学生对老师是敬而畏之的,不敢辩论,更不敢怀疑,这样又怎能创新呢?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日常学习中, 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限制,学生答错问题,做错问题是正常现象,让他们舒心的坐下,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自省自悟,自我批判,自我完善。教师应赞扬由学生创新而得出的一切结论(尽管可能不正确),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新欲望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和创新的愉悦。 
  三、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创新。 
  1. 师生易位,让学生唱主角。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唱主角,教师成为学习程序的编排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从学生实际出发,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更多地去思考学生如何学,而不是让学习的重担落在学生身上,更不是自己去苦思冥想方法规律硬灌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总结,自己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2. 重视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 
  物理规律的发现与完善过程都是人们运用创新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新方法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重视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而不是死记硬背结论。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气氛。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民主、平等、合作、协调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上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独特性,让学生在充满阳光的愉悦的氛围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和发挥,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