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知识融合与高职课堂教学探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11-02 11:0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摘  要】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教学以及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结合实践等三方面探讨了提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方法。其中课堂教学中主要注意内容与实际的结合,技术教育与道德培养的结合。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1 引言 
  教育是民生之本,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努力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其他高校而言,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差。同时,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动手能力,协调能力。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培养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以及实验实训等环节讨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法。 
  2 知识融合与高职教育 
  (1)将实践经验完美地融合到所讲的理论知识中。做为我们的高职教育非常注重工学结合也就是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对我们做教师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但要在理论上研究透彻,同时需要在技术领域内就是一位行家能手。达到理事圆融的境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从古到今,许多人都认识到了知识分子清谈误国,这个我体会到了如果我们继续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能力,误国我还没有这本事,但是误人子弟我还是有可能的。为了这个从我自身做起我要利用业余的时间多待在实训室里边,同时利用其余的时间多下工厂,生产第一线去。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另外一个极端,有的时候我们太重实践能力了又不重视理论的研究,这样会导致我们对技术的理解很浅薄,这样对解决实际问题和教育教学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在做实践工作时我们特别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和意义,看别人的产品开发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别人是怎样想到这样设计的,这样设计的意义何在。 
  (2)将复杂的知识用很简单浅显的道理来表达,使人茅塞顿开。做为一个教师的我,能把复杂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来表达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还有霍金。这么简单的话也就让人对高深的道理有了大致的了解。霍金也说过,一本书里面对一个复杂的公式,那本书的读者就会减少许多。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教材,特别是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教材,他们不是太厚,很简单,很像科普教材,让人很容易看懂,对于基础不是太好的人上手容易一些。对于许多企业优秀的领导他们在给员工训话的时候讲的不是太多,确把要吩咐的事情都说到了要害,这或许也是企业需要高的执行力和效率所导致的吧。 
  (3)把鲜活的人生感悟和体验融合到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达到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这一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因为作为一位好的老师本来就是的一位哲人,古人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需要像我这样的人要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不但业务上过硬,更要注重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特别一直以来学的是工科,这方面的底子不是很好,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在社会上去做机器,而是让他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有两个任务,其一是培养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附带着培养他们如何做人,所以我作为老师应该比他们更会做人。同时也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些老教师他们本来是专业技术的能手,同时他们的人格魅力也很大,有个学生告诉我他之所以学好那门课程除了那老师本来很会讲课以外,那老师的人格魅力也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一点国外的教育有些做的得特别好,比如他们给孩子讲丑小鸭的故事的时候,就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把做人的道理教给了学生,这就是将课堂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的典范。 
  3 课外工作 
  利用学校目前的实验条件和企业的条件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以校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及时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等信息反馈给学校,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如何更好地将学校教学实习与厂方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加强校企联合办学,从我国国情、企业实际出发进行选择,更能贴近现实,形成相对统一的模式。
 4 课程体系的建立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牢固树立职业本位思想,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贯穿课程建设的始终。在加大技术基础课程比重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构建一个“基础宽、技能精、针对性强、适应面广”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培养独具特色的高职人才。职业岗位(群)课程模块是以职业岗位(群)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基础,包含两部分内容,该职业岗位(群)共同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职业的入门技术。职业岗位(群)课程模块模式以学生素质教育为中心,按照“按需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以能力为主线设置教学模块,改变传统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体现先进性和适用性;修改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坚持全面考核,不以分数论“英雄”,强调综合素质,在学生就业推荐中,按照最终综合评价分数择优推荐。 
  参考文献 
  [1]?蔡晓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与实践[J].魅力中国,2009,10:77-80. 
  [2]?蒋安.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8):144-4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