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11-02 11:0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的分析,针对其就业竞争力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相应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师范专业毕业生 就业竞争力 现状 提升策略
  
  一、引言
  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从大学校园到步入社会这一巨大的人生转变。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找工作岗位,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主要还是看自己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办学方向的限制,培养的师范生基本都是面对基础教育工作岗位,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社会对教师的需求量远远赶不上其增长的速度,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显得特别突出。因此,怎样在突出师范生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是高等师范院校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就业竞争力内涵
  据相关资料阐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以其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实力、智力、精力、体力的大较量,也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的大较量,是科学素质、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①。也有资料提到,所谓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②。
  三、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1.优势
  (1)具有较全面的基本素质。
  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较注重系统的知识传授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定的政治方向。除了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外,师范生还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科学地利用所学知识,较快进入理想的工作状态。
  (2)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
  师范生在校期间都会进行教师综合技能训练,这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较强,有其自身优势,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上复杂多变的环境,将自己推销出去,更快融入社会。
  2.劣势
  (1)就业方向较局限。
  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从社会认同角度来看,师范生似乎都应该首选教师职业。但是师范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大多数师范生都会选择参加地方上岗考试竞聘有限的教师职位,这样势必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遭到淘汰。加上较好地区的中小学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有些甚至要求研究生文凭,普通的中小学也只提供有限的教师岗位,大部分学生又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因此有限的就业岗位使得每年有一大批师范生无法从事教师工作而流向社会其他各行各业。而有些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还没有跟上形势变化,总认为师范生缺乏实操能力,在校所受的只是师范技能的训练,无法胜任非师范类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师范生的就业方向。
  (2)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培养这样的现象,这使许多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面对用人单位一些实操方面的要求,显得手足无措,特别是离开自己所学的专业,更是显得无所适从。
  (3)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就业不仅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很多师范生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在与人竞争就业时,便无法凸显师范生优于他人的特色,竞争优势不明显。
  (4)没有准确的自我定位。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还是面向中小学教育,而某些地区较好的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很多师范生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盲目追随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学校,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过于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和单位的经济效益,形成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种过于理想化、盲目从众、瞻前顾后的心理最后只会导致无法顺利就业。
  四、提升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1.学校层面
  (1)以市场为导向,将就业指导体系规范化,引导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就业指导课程应从大一开始,区分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把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观、职业道德、职业标准、求职技巧、职业准备的教育与培训等内容贯穿于学生四年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学生对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学业和未来的职业作出合理的规划。
  (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将课程设置合理化。
  学校在培养师范专业学生时,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把握市场先机,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能够迎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社会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应及时取消过时的课程,并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充实新课程,更新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
(3)注重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为学生安排必要的教学见习、实习活动,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增加学时数。与相关中小学联系,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使其真正成为实用型人才。
  (4)注重师范生综合技能的训练,突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师范生在校期间,学校可适当举行一些教师综合技能的训练或比赛,例如:试讲、说课、演讲、朗诵、三笔一话、课件制作、手抄报等,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突出核心竞争力。
  2.学生层面
  (1)对自身有清楚的认识,准确定位自己,做到早规划,早行动。
  师范专业毕业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专业的优势和劣势,在竞争就业时,才能凸显自身的专业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有明确的认识,准确定位自己,不要过于理想化,一味地追随好地区好学校好工作,要把握社会对自己职业的要求及所需的能力,做到早规划,早行动。
  (2)加强自身专业的学习,打造扎实的理论基础。
  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应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到自我价值与兴趣、技能之间的联结点。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选择语文教师的工作,因此,首先要学好教学法、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基础学科,其次要学好各门与中文相关的专业课,等等,这些才能帮助其以后走上教师岗位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师范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在大学一年级时,由于专业知识还不够丰富,可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勤工俭学之类的活动,从而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入二年级,随着所学专业知识的逐渐深入,学生可参加一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活动,如试讲、说课、义教等,争取专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细化自己的职业定位,修正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改造自我,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放弃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依赖思想,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到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观念。部分师范生在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身微薄的力量。
  五、结语
  总之,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师范专业毕业生应该认清这个专业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学校乃至社会应为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有效的措施,从而使他们在毕业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注释:
  ①孟国忠,蒋理.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林业教育,2010,(1):37-40.
  ②翁炎泉,文锦枢.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3):157-158.
  
  参考文献:
  [1]王品飞,孙侠.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1):61-63.
  [2]耿耀敬.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途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88-89.
  [3]张延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203-205.
  [4]武慧娟.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探讨[J].理论观察,2010,(2):122-12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