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CLIL(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是欧洲各个国家对双语教学的称谓,主要含义是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是基于Hymes 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 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在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开展双语教学既是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成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独特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需要双语教学来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
【关键词】CLIL 双语教学艺术设计 职业能力
一、CLIL 的内涵与教学模式
20 世纪70 年代,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使许多国家把培养外语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目标,并开始实施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实验。这种交际能力不仅日常生活中需要,专业领域中更需要。CLIL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出现的,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被欧洲委员会描述为“在外语方面获得进步的最佳方法”。
CLIL的教学理念在欧洲各个国家的语言教学中被不同程度地推广,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逐渐被认可并不同程度地吸纳到各个国家的教育中。教学方式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形成了两种“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浸没法。完全沉浸在某种语言里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借助非母语的第二语言学习学科内容,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也掌握了专业领域的语言沟通技能,从而使专业技能和语言功能同时进步。浸没法从加拿大的法语教学开始,蔓延至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同模式的“浸没法”。二是专题教学法。将非母语语言和特别设计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它比浸没法前进了一步,是借助于第二语言重新整合了学科内容,在培养学生非母语思维能力方面明显胜其一筹,其改革步伐更大。
二、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背景和现状
英语是当今国际各种领域的交流合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种类。据统计资料显示,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文发表,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为了使学生适应国际化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效获得更多、更新的学科知识和科技信息,并能够把我们的科技成果推向世界,高等教育承担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而双语教学可以说是承担责任的前提或必要条件。
为了有效推进双语教学活动在全国高校范围的展开,教育部于2001年夏秋陆续出台了多项有关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将双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始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建设,原计划2007~2010年期间在全国高校中分批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各高校各学科领域积极响应,相继在各专业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据笔者统计,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国共建设352门双语示范课程,其中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课所占比例为零。双语教学的建设对于任何一个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设计专业也不例外。笔者就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情况走访了北京及外省市部分相关院校,得出目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情况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专业英语传统教学方式的延续。在一些偏理工科或综合性大学等学校的设计工程类专业里,依然保留着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传统,主要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专业的英语精读、泛读文章和词汇,使学生了解专业所需的一些术语。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相关的语言情境,学生学习起来与学习普通英语的感觉差不多,甚至因为单词更不容易记而显得枯燥。
2.双语教学课程的尝试性教学。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工程的推动下,各地设计院校也有关于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在教育部2010年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中也出现了“西方艺术史”(浙江传媒学院)、“西方美术史”(华南师范大学)两门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双语课程。
3.既没有专业英语也没有双语教学。这种院校在国内普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十分常见。很多人都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差,不适合开展双语教学或专业英语的教学。其实,这是不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而导致的偏见。
三、CLIL理念对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启示
1.艺术设计专业全球性的行业背景需要双语教学。从目前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情况来看,艺术设计是为生活的、为人类的行为方式,没有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只要经济、文化许可和认可,任何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在一瞬间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和国际上很多国家的设计机构都有合作和交流,中国奥运会的重要建筑、世博会上各个国家的经典展示等,都是国内外设计师精诚合作的结果。产品的设计语言要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接受度,产品的设计内容要有更广泛的跨文化的内涵,双语教学应该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升综合设计能力的一种途径。
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便于推行双语教学。艺术设计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专题性、创新性特色,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或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便于创建连续的场景,每一个场景,学生都是实践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性强、视觉效果即时,方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这些特征为推行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3.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应该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基于CLIL 理念的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科知识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参与和情感体验,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为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开设“双语实践课程”,将专题设计的课程内容部分纳入双语教学的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语言沟通能力。
4.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拥有设计特色的双语师资队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师资必须对专业要非常熟悉甚至精通,能够使用英语或第二种语言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学,也就要在专业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强化语言能力的提高。
5.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需要情境式的双语教材。双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接触专业前沿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双语教学还应该在促进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适应与沟通方面提供素材和资源,培养学生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同一个场景或情境中拥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双语教学的教材既要有专业的针对性,又要有沟通交流的普及性。
6.双语实践教学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国际化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途径,也是一个国家跻身全球先进国家行列的必经之路。双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拓宽国际性视野。同时,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进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在文化领域、科学技术领域占据一席领导地位。艺术设计专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中国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设计教育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双语实践教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讲意义重大,它决定着中国设计在世界设计海拔的高度。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视双语教学,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发展特色、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未来人才需求的特征以及当代经济文化全球化环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当今高等教育中的热点环节双语教学、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等进行整合,在学习国外相关专业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能够培养国际化文化创意人才的双语教学模式。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