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初探(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8-20 10:0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葛淑梅
分享到:

 

 
  中国古典园林,反映出我国根深蒂固的农耕意识和崇尚自然的审美格调,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园林是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家园。在园林之中感受到宇宙的空远,天地的高妙和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使之成为“人间哲理园”。
 
  风景园林的“山水美”是一种精神价值。是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本质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表征。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超越“实用观点”和“宗教观点”,而以“审美观点”来看待自然,把山水作为审美的对象,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山水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所,以山水作为表现对象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山水审美创造的结晶。这一形态的山水文化包括山水园林和名山大川,山水诗、散文、游记、小品和山水绘画等。
 
  中国山水文化以人们的山水面貌出现,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美。它是美丽的风景和辉煌的文化结晶,与哲学、地理、历史、宗教、文学、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和音乐等,以及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专家、学者都有密切关系,使多种文化现象融为一个整体。中国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形态,足以构成一部形象化的百科全书,显示各个时代文化的发展,从独特的方面反映出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智慧的功绩。
 
  山水审美是人与大自然复杂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优良的山水环境,是原始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构成财富并赖以生存发展的最理想地方。
 
  3、中国山水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构成
 
  1)中国山水文化中,山与水相互衬托与融合,比例适中,组合巧妙,山水环抱,相得益彰。
 
  2)中国山水自然资源,分布广泛,种类丰富,组成灵巧,有机统一,山水人文资源涉面广泛,类型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中国山水文化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互依存与融合统一,相得益彰。
 
  4)中国山水文化,以山水为主题,与四周环境密切融合,天象气象、动物植物和宗教建筑等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也是山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水”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最早见于《葬书》。这是一部专讲如何选择葬地环境说的著作。书中说:“气乘风则散,留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曰:“风水之说,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首次提出了明确的以“藏风”“得水”为条件的“风水”概念,又称“堪舆”。是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的占候之土。风水与“地理”相通,所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正确地认识中国风水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对缓解当前的环境危机,协调和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无不有启发作用。风水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风水的基础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环境模式,这种模式除人文的要素(如隐喻、象征和防御等)影响之外,主要强调小环境内部各种综合环境要素(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的相互协调,以达到所谓“气场”的统一。正因为中国古代风水说较西方“地理环境决定论”更为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和谐,因此,才会有“中国住宅、村庄和城市设计”,具有与自然和谐并随大自然的演变而演变的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李亮.诗画同源与山水文化.中华书局,2004(5):32-34.
 
  [2]向翔.中国山水审美.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98-9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期刊库:期刊权威库存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航 - 论文欣赏 - 在线辅导 - 学术答疑 - 免责声明 - 客服中心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