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环氧建筑结构胶的耐热性能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0-29 09:0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彭勃
分享到:

 

 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加固、改造领域中,环氧结构胶因具有力学性能好、施工方便、加固周期短、节约成本等优点而被普遍采用[1].作为有机高分子材料,环氧建筑结构胶的耐热性能应得到足够重视.对于有机结构胶的耐热性能,人们最关心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材料的强度和抗形变性能,而表征材料抗形变性能的两个重要温度指标是热变形温度(HDT)和玻璃化温度(Tg),其中热变形温度测试方法简单,在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2].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简称材料规范)中首次采用热变形温度对结构胶的耐热性能做了规定,要求以混凝土为基材的I类结构胶在23℃21d固化条件下,热变形温度(B法)不低于65℃[3].常温固化的建筑结构胶,尤其是低粘度的压注型粘钢结构胶,要求满足基本力学性能的同时兼顾耐热性、韧性和粘度等指标,难度较大,需通过合理地选择结构胶的各组分来实现.本文针对压注型粘钢结构胶,选取应用最广泛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主体树脂,通过测试热变形温度,考察了测试方法、固化条件、固化剂、稀释剂、增韧剂对结构胶耐热性能的影响,并对结构胶配方进行了优化.
  1实验部分
  1.1原材料
  环氧树脂:选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128,环氧当量180~190g/mol,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生产;固化剂:选用常用的5种不同类型改性胺类固化剂,其参数见表1;稀释剂:选用3种不同官能度的环氧稀释剂,其参数见表2;增韧剂:C1(“海岛结构”橡胶弹性体)、C2(聚硫橡胶).
  1.2试验方法
  本试验A组分为环氧树脂、稀释剂和增韧剂,B组分为固化剂,A、B两组分质量比按计算确定,各组成材料若无特殊说明,其质量分数均以100g环氧树脂为基准.
  本试验的试样制备和性能测试按照材料规范(GB50728-2011)的要求进行.热变形温度测试按材料规范推荐的《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GB/T1634.2-2004)的规定进行,热变形温度取两个试样的平均值,且两个试样的测试值不得大于2℃;韧性和粘度测试按材料规范的规定进行.
  1.3主要试验设备
  热变形温度测试仪,XWB300A,承德试验机厂;T型冲击剥离试验机,自制;电子万能试验机,WDW100,中国科学院长春科新试验仪器研究所;旋转粘度计;恒温箱等.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测试方法对结构胶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热变形温度(HDT)是指试样在1.80MPa(A法)或0.45MPa(B法)弯曲应力下,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当试样中点达到标准挠度时的温度.A,B两种测试方法弯曲应力不同,测得的热变形温度也有所差别.本文选取两种不同固化剂,对A,B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发现:当采用改性脂环胺B1为固化剂时,B法比A法测值高1.3℃;当采用聚酰胺B3为固化剂时,B法比A法测值高6.1℃.两种测试方法相比,弯曲应力较小的B法测得的热变形温度较高,且A,B法测得的热变形温度差值与固化体系有关.这是因为对于同一种固化体系,试件的弹性模量相同,弯曲应力较小的B法作用下试件的挠度较小,所以B法测得的热变形温度较高.而不同固化体系A,B法测得的热变形温度差值不同,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固化体系的试件弹性模量不同,且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因此,A,B两种测试方法不能互换,且两种方法的测值没有换算关系.为了与规范保持一致,本文后续试验均采用B法测试热变形温度.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