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研究
摘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城墙贯穿了其传统城市的整个发展历程,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古代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古城墙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古城墙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它的发展过程也吸收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对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展现古城墙的重要性。
关键词:古城墙;建筑特色;文化价值;研究
一、古城墙的建筑史
在中国古代,自有城市的那天起,城墙就存在了。据记载,城墙起源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中后期。城墙的作用不仅是圈定中国古代社会城市的涵盖范围,同时也规划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城墙的最初作用就是用于军事防御,为古代社会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劳作提供安全保障。正因为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使其被古代的统治者重视,成为了古代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成为历朝历代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墙在古代的生命力也越来越旺盛,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建筑物之一。在城墙的建筑过程中也耗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也要考虑它的审美性,这也就造就了古城墙的独特建筑特色。
二、古城墙的建筑特色
古城墙的兴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用料和合理的建筑结构。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砥洎城古城墙为例。它的地理位置有两大优点:砥柱中流可以防灾挡祸、城墙三面环水,景色优美。建城者选用巨大的磐石作为城墙的坚实基础,不仅能在雨季阻挡汹涌澎湃的洪水,避免洪水侵袭城墙附近的居民,还能阻挡外敌的进攻。它的兴建也利用了"宁隔千山,不隔一水"的原则,巧妙的运用水势易守难攻的特点,给入侵者造成自然的心理畏惧和地理障碍。唯一易攻的一面(南面),也可以利用炮火或是加强兵力进行防守。所以,砥洎城古城墙的兴建利用其地理位置发挥了最大的防御功能。因其三面环水,形成了一幅城水相依的天然风景画。
(二)独特的建筑用料
以西安古城墙为例。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用料可以概述为:就地选材、因地制宜、独具一格。西安的古城墙最初是用黄土分层夯打建成的,在城墙的最底层则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在一起夯打建成的,城墙异常坚固。后来,又在城墙的顶部及内外侧都砌上青砖,城墙的顶部每隔40-60m就有全青砖砌成的一道水槽。而青砖本身就是建筑上的常用材料,作为兴建城墙所用的青砖更加厚实且大,这就使得西安古城墙更加坚实牢固,保存时期也更长,成为了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完整的的古城墙。
(三)合理的建筑结构
以西安古城墙为例。西安的古城墙在明代时期被扩建,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m,底宽和顶宽分别是15-18m和12-14m,周长约为13.7公里。城墙的内部还修建了敌台,凸显在城墙的外围,敌台的顶面与城墙面齐平。这样的设计结构有助于对爬墙的敌人进行射杀。并且敌台之间距离(120m)的一半刚好在弓箭有效的射程内,有利于防守者从侧面射杀侵略者。同时,城墙上的敌台有98座之多,每一座敌台都建有驻兵的敌楼,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是否有敌人入侵。另外,城墙的设计还有四座城门,每个城门都有正楼、闸楼和箭楼,它们的共同作用都是为驻守城墙和抵御侵略提供安全防护。由此可见,古城墙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合理,还能发挥城墙的重要作用。
三、古城墙的文化价值
(一)古城墙蕴含制度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城墙的兴建也就圈定了城市的范围,限制了居民的生活和劳作范围。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加强军事防御而扩大城市规模,城墙内城市的发展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劳作水平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扩展较大的城市也会吸引更多的居民定居,当统治者急需兵力的时候,还可以鼓励百姓参军,进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史记》中也有记载:"临淄之中有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已二十一万矣"。这是当时苏秦对齐宣王所讲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扩大城市面积,吸引更多居民,鼓励居民参军,确实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军事防御能力。但是在秦汉以后,大规模的城市除了都城之外就很少见了。都城的规模发展越来越大,相应的也有更多的居民移居都城,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都城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提高了都城居民的生活和劳作水平,所以,也就有"天子脚下,繁荣昌盛"的说法了。归根究底,这也都是统治者所颁发制度的结果,所以,古城墙的发展也蕴涵着中国古代的制度文化。
(二)古城墙蕴含农业文化
早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和刘邦就十分重视城墙的修建,城墙兴建所涵盖的范围也就圈定了城市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范围,这就使得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与城墙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中国本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文明的观念在古代居民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再加上居民长期生活在有城墙的城市,日常的农业劳作也与城墙挂钩,这就使得居民形成了一种城墙是区分农业文明和其他文明的标志的思想意识。同时,当时的统治者出台的"里坊制"政策,使居民的劳作空间更为狭小,这样的"里墙"加"外墙"限制了居民的交易、劳作等,还减弱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不仅限制了私人工商业的发展,还使得封建统治的思想在人民的心里更加深刻。但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城墙也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统治者所推崇的"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农业文化思想。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