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某酒店空调系统测试评估及节能分析
摘要:针对广州市某酒店进行了能耗统计及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性能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空调系统检测及评价标准相关要求,评估空调系统实际运行状况,并制定了相应的节能改造技术措施。
关键词:空调系统;性能测试;节能改造
1.引言
广州地处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能耗大,其中公共建筑能耗尤为突出[1]。文献[2]通过对广州市20栋大型公共建筑年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大型公共建筑平均能耗为154kWh/(m2·a),酒店类建筑为160kWh/(m2·a)。中央空调系统是酒店类建筑的重点能耗设备,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43.7%,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是建筑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某酒店的中央空调系统为例,依据GB/T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JGJ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76-2009《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等,通过详细调研和空调系统性能测试,对空调系统和设备目前的运行状况及能效水平进行系统的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体节能改造规划,供同类建筑的节能改造参考。
2.空调系统概况
2.1建筑概况与能耗统计
该酒店建成于1984年,位于广州,拥有828间客、套房和数百套公寓及写字楼,建筑面积约18万m2,其中供冷面积为17.2万m2。酒店总建筑分东楼和西楼两栋,西楼有地上三十层和地下三层,建筑高度约112m,东楼为地上二十三层和地下三层,建筑高度约94m。其中1~4层为裙楼,包括酒店大堂、商场、餐厅等区域,西楼5~28层为酒店客房,东楼5~11层为写字楼,东楼12-21层为公寓。
酒店平均每年综合总能耗维持在7000吨标准煤以上,其中电力消耗量约占60%,中央空调系统电耗约占总电耗的70%、占综合总能耗的42%。
该建筑2010年每月的综合能耗、总电耗及空调电耗如图1所示。
从建筑综合能耗及电耗随月份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夏季的总能耗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由于这段时间气温升高,空调负荷加大,空调用电量也随之变大,尤其是7、8月份,其值约为冬季空调用电量的2倍。2月份的能耗较低,主要是2月天数较少,同时春节假期客流较少。
经过对该建筑空调系统能耗数据的统计,将空调系统的能耗分为6项,分别是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包括空调机、新风机及风机盘管)、抽排风机,如图2所示。
从能耗拆分的结果可以发现,冷水机组耗电约占总耗电量的50%,空调末端占23%,抽排风机占11%,冷冻泵和冷却泵各占7%,冷却塔占2%。
2.2空调系统参数与运行情况
酒店中央空调冷水采用四管制系统,冷水管路为异程式设计,热水管路为同程式设计,空调机房的冷源系统提供冷水、热水至建筑各区域,通过空调机、新风机及风机盘管等末端设备实现制冷和制热,整个空调系统设备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
2.2.1空调系统参数
冷水机组、初级冷冻泵、次级冷冻泵、冷却泵均置于独立一栋设备机房,冷却塔位于设备机房楼顶,设备参数如表1所示。
2.2.2空调运行管理模式
空调冷水系统原设计是二次泵系统,冷源侧的初级泵为定流量,负荷侧的次级泵通过台数调节实现变流量。原系统采用大温差设计方案,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6℃/13℃。冷冻泵、冷却泵及冷却塔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其中冷水机组是以小组形式对应,两台或一台冷水机组为一组,即在编号中同一数字标号的代表同一组(如2#和2A#)。实际运行时一组冷水机组可以开一台或两台,与冷冻泵、冷却泵及冷却塔对应。
冷水机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安装与控制,某一小组即使只有一台冷水机组运行,两台机组蒸发侧和冷凝侧的水阀都将处于常开状态,从而导致部分水流从未开机组的蒸发或冷凝侧流过,降低了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有效流量,造成能源浪费。
酒店空调系统历史运行记录表明,在高峰负荷时,空调系统开启3组冷水机组/6台,冷水机组侧冷冻水出水温度为9℃,但供到空调末端的冷水温度为12.2℃,回水温度为14.3℃,已无法满足末端的制冷除湿要求,系统存在大流量小温差问题,这是由于冷水通过平衡管在负荷侧循环造成。
3.空调系统测试
对空调系统主要设备运行能效进行实测分析,具体测试工作包括冷水机组运行能效比、冷冻泵和冷却泵运行效率及输送系数、冷源系统运行能效等。
3.1测试仪器
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冷冻水和冷却水流量,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冷水机组、冷冻泵、冷却泵以及冷却塔电功率,空调机组与新风机组送回风温度、风速,室外温湿度等。
在检测上述数据时所需主要测试仪器仪表如表2所示
3.2测试结果分析及系统评价
3.2.1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的能耗是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对空调系统的整体效率有显著影响[3]。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测试期间供回水的温差基本维持不变,而供回水温度略有升高,可以说明冷水机组负荷已达到最大值,因此可以用运行COP与主机额定能效比进行比较,评价冷水机组的性能。
由于4#、4A#冷水机组故障,已断电停用,5#冷水机组冷凝器安全阀损坏,故未对其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COP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在12%~18%不等,且均低于GB19577-2004《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中能效限定值4.20。这与主机使用时间久(约29年),机组老化有关;且制冷量有明显的衰减,约为额定制冷量的72%~83%,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能效偏低。
3.2.2冷冻水系统
针对初级冷冻泵单台运行时,其效率的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测试结果表明,水泵的输入功率为电机配电功率的90%左右,能确保水泵不存在过载问题;水泵的进出口压力表在同一高度,进出口压差可以表示水泵的扬程,1#~6#水泵的扬程在10m左右,远小于额定扬程15m;水泵效率也比较低,在70%以下。这是因为在设计选型时,冷冻泵的额定扬程是根据满负荷时水泵的扬程需求确定,而部分负荷运行工况下冷水流量远小于额定水流量,管程阻力损失也小于设计值,水泵实际运行扬程小于额定扬程,效率也明显小于额定效率(80%左右)。而7#泵作为备用水泵,长时间未运行,出水管手动阀处于半开状态,且已无法调节。因此管路阻力较大,水泵扬程17.5m明显大于额定扬程,水泵效率为73%,相比其他水泵要高,但由于偏离设计工况点,效率仍小于额定效率值。
由于上述测试未在空调系统满负荷运行工况下进行,测试时水泵为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无法反映设计工况的结果。结合夏季高峰负荷下补充测试的结果,并参考实际运行记录的数据,表明设计工况下水泵效率在75%左右。此时,水泵的扬程与额定扬程接近,但相比额定效率仍偏低,同时也低于GB19762-2007《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中水泵能效限定值。
对于次级泵,测试其在单泵运行下的效率如表5所示,水泵的输入功率为电机配电功率的75%左右,匹配电机功率偏大。
在部分负荷工况下,次级冷冻泵偏离高效区运行,水泵效率只有50%左右,补充测试结果及高峰负荷下空调系统运行记录数据显示,而在满负荷工况下,次级泵效率在65%左右,也明显低于额定值,且小于标准中能效限定值,比节能评价值低近20%。
在空调冷冻水系统中,输送设备的能耗占相当大的分量。一般可采用水输送系数(WTFchw)来判断空调水系统的节能特性[4-5],通过系统测试现有冷冻水系统的WTFchw值,在1#、6#初级泵与次级泵搭配运行时约为17,在其他初级泵与次级联合运行时约为25。
在GB/T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标准中规定,典型工况下冷冻水输送系数限定值为35,而该系统的冷冻水输送系数明显偏小。其中1#、6#初级泵与次级泵联合运行时,初级泵与次级泵不匹配,水量不平衡,冷冻水通过平衡管在负荷侧循环,从而影响冷冻水整体的输送效率,导致冷冻水输送系数还不到限定值的一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