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传统建筑遭遇西方现代建筑
摘 要:对传统建筑的忽视,已经成为中国建筑发展的瓶颈,在西方现代建筑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风格正慢慢消失。
关键词:传统建筑;中国特色;西方现代建筑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34-01
一、概述
中国的文化艺术与西方的不太一样,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对人的刺激亦不相同。在西方现代建筑面前,能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单纯、简介、明快的形体;丰富、迷幻、华彩的空间;清新、舒适、恬雅的环境……无不具有深刻的艺术表现力。而中国传统建筑以其东方建筑的情调、意味、精神,又总是像磁铁一样,自然而然地吸引着众多的目光。
传统建筑艺术的成就使我们感到骄傲和光荣,我国有着古老的文化,由于地缘的不同,自然条件的不同,历史发展的不同,我们的文化有着自己的特色,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任务是尽快赶上西方的科学技术,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经验,因此,中国的建筑难免会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
二、西方建筑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建筑匠师们在接受外来影响的时候,并没有照搬国外,而是消化、吸收、创造出自己的心东西。例如;西亚的琉璃烧制技术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屋顶特有的装饰和手段,到目前仍会使用,西方的柱式,加上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形成中西方结合的产物。有些城市的建筑至今保留了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德国柏林的恩斯特父子出版的《德国建筑在中国》这本书,罗列了很多例子,来说德国建筑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德国建筑师们在我国建造了许多建筑物,他们用红瓦覆盖屋顶,清水砖墙,独特的建筑造型而闻名于天下,直到今天,青岛还保留着这个传统的城市形象。因此,红瓦屋顶,钢筋水泥和花岗岩是中国西洋式建筑的特征。以上例子,使我们相信,过去的建筑师在接受现金的西方建筑技术的时候,通过消化吸收,融合东西方两种文化,创造出具有适合自己特色的新的建筑文化。
三、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化的结合
西方现代化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也可以融汇在一起?在学习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近现代建筑的发展,是世界建筑史中的一次飞跃,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建筑总是当时的社会和技术条件两方面的综合产物,二十世纪初,在美国、比利时、法国、德国、奥地利先后出现了一些主张,建筑应适应社会生活发展与新的建造技术,出现过所谓的“立体派”、“未来派”等建筑。在设计中躲开一切建筑上的传统手法,追求“自由平面”,这些建筑大多数都做成光溜溜的墙面,单调的几何体形,展示出像盒子般的生冷呆板的形象。这些建筑商采用的手法,至今在世界各地仍然可见。我国在此影响下,八十年代初,到处可见火柴盒式的建筑,使整个城市建筑变得单调、无味。北京出现了长安街两边的建筑,像筑起了长长的城墙,有人担心北京会丧失原有的特色,但也有人认为出现这种建筑是说明中国正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然而中国走向现代化,中国的城市建筑是否非得变成西方的样子?在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传统文化是否就要充当牺牲品?我认为,我们在建筑创作时,不应该单纯的从表面上追求某种摩登的效果,而主要是一种探索,希望找到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汇点。
四、探索中国特色之创造
贝聿铭先生说过:“中国的建筑要有中国的面孔,就要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因此,不能简单的抄袭西方的东西。”当时的中国每个城市都千篇一律,好像中国只有一个建筑师,于是他想通过香山饭店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应该做什么样的房子。中国设计联盟成立大会上美国规划师协会会长提出,现在是中国学习西方,今后西方一定要来借鉴和学习中国的建筑文化。我认为,现在中国住宅产业要走的路,应该洋为中用,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为今天所用,中国建筑师要开拓一条更开放的道路。希望我们的发展商在中国文化尝试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在中国文化创新上面做出更新的榜样,也释放一下我们中国建筑师的创造力。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不该仅限于外在形式,而且应该考虑整个建筑内在的精神和哲理,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建筑师最缺失的一部分,并且在建筑的语言上过分单调,建筑师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的灵感,苏州园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苏州园林常是作为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
当代建筑师现在最需要的,是好的设计理念和新颖的设计语言,我们现在在知识上、技术上都相对落后,和外国的同行比起来,对建筑细节上理解和处理的水准还有差异。对于西方现代建筑,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而是结合自身文化特点,融会贯通,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意义的代表性建筑。
五、结语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中国传统建筑必将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我们在接受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经验的同时,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将西方建筑特色的精品之处融入到中国特色建筑风格中,以此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傅克辉.中国设计艺术史.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200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