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技术(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11 06:3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东伟
分享到:

 

  4.加固桥头路基路面施工设计方案

  4.1设搭板桥头路面设计

  在路桥过渡段设置搭板,可以实现优化过渡段路面质量,减小地基沉陷对过渡段路面造成的影响。[1]采用搭板的设计方案通常有三种,一种是过渡段设置长距离搭板,覆盖路桥过渡段并向两侧延伸一段距离,这样可以利用搭板提供的附加支撑力,来影响路面弯沉变化,使沉陷实现渐变效果,从而缓解由于不同区域沉陷度差异过大产生台阶。第二种是在根据路基沉陷量的计算在路面一边预留斜坡,以应对后期沉陷,将搭板与路面连接端设置为高于标高,这样后期路基沉陷时预留部分对沉陷区进行填充,可以在沉陷发生后使路面与桥台高度趋向一致,减少台阶产生,第三种是将搭板设置为与面层顶面平行,将搭板顶面标高与桥面面层底标高设置一致, 也可与正常路段基层顶面标高一致,这样也可以较好地解决桥台与路基刚度差异的问题。

  4.2高压旋喷桩桥头路基设计

  如果路桥过渡段不设搭板,那么就必须强化地基的坚固度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其沉陷度,对地基的加固可以选用高压旋喷桩技术,高压旋喷桩对沉陷度大,地基承载力小的软土质地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因此根据工程经验,在进行实地勘察和工程地基加固办法选择的时候,可以以此为依据适时地选用。

  高压旋喷桩技术实施时,首先需要确定地基加固区的范围及其承载力程度,以据此确定旋喷喷嘴的直径和喷射压力,喷射压力与喷嘴直径不同喷出的桩体直径也不同,应根据需要确定桩体所要承受的承载力和桩体直径,并据此确定喷嘴直径和喷射压力。桩体特性确定后制定布桩方案,对布桩范围的确定,通常在确定加固区范围后,向非加固区内延伸十米,作为布桩过渡区,以提高加固区整体承载效果。根据布桩原则,均匀沉降地带的布桩依据等间距方案布置,非均匀沉降地带的布桩根据沉降区域的不同适当调整桩间距离,以均衡地基承载力。纵向不同桩间距之间的布桩,从桩间距小的一侧往桩间距大的一侧逐渐递减,递减幅度不大于 0.1m。[2]若加固桩深度达到地基硬底,则桩体长度需根据地基硬地线变化,以硬底为标准,如果未达硬底,则需要根据地基特性调整不同区域之间的桩长,不同桩长之间需要均匀过度,递增减幅度不超过0.5m。设计时对于特殊施工环节需要预留施工余量,比如喷桩前的钻孔需要超出设计0.3-0.5m。

  5总结

  路桥过渡段是我国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区段,由于过渡段涉及路基与桥台两种材质的路体结构,因此如果无法妥善处理两者的衔接问题,很有可能会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沉陷度不同出现台阶式断层,破坏路面平整度,进而影响路面通行质量。对于此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路面设置搭板的方法,利用搭板的承载力,减缓路面沉陷变化,实现曲度渐变,也可以在路基侧根据沉陷度计算预留斜坡,使斜坡高于桥台,这样后期发生沉陷时,斜坡处可以对沉陷进行填充,从而使路面与桥台趋于平整。另外还可以采用高压旋喷桩地基加固技术,对路桥过渡段的路体部分进行地基加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其沉降量,从根本上解决路基与桥台的沉降差,利用高压旋喷桩对软路基加固的良好适应性,收获很好的路基加固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立涛. 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斜向旋喷桩加强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 刘宏喜. 试论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及病害的防治[J].科技向导,2013,(27):80.

  [3] 邬建波.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桥隧工程,2013,(20):71-7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