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建筑给排水一些节水措施的探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4 11:4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褚迎春
分享到:

 


  2.2 推广采用节水型设备

  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产生锈水,而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 R 管、PE 管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法兰、阀门和浮球阀的质量好坏对用水质量和漏水程度也有影响。因此,应采用新型可节水的阀门管材。

  节水型器具如节水型坐便器、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浴器等,可很大程度上节省水量。厨房的洗涤盆、淋浴水嘴和盟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可在不改变流量的情况下节水,节水率约为在 15% 左右[1]。至于公众场合如公用厕所,则可采用红外感应水嘴、感应式冲洗阀小便器、大便器等,自动冲水自动断水,避免浪费。

  2.3 建立合理的热水循环系统

  建筑用水中热水循环方式有一下三种,干管循环,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其中,干管循环所产生的无效水量最多,而采用支管、立管、干管的热水循环方式产生最少[2]。因此,在集中供应热水时应该保证干管、立管中的热水循环,尽量做到支管循环。还应该考虑较少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管线的长度并进行管道保温。

  2.4 建立中水利用

  对于排水来说,生活废水和污水分流体制前期建设较不经济,但从长远利益来考虑,特别对于用水量较大的高层或公共建筑物,废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对废水的回收利用很有好处。现代小区住宅中,大部分的用水量是消耗在食物、洗衣、冲洗打扫,清洗地面和车辆上。这些不直接接触人体的各种杂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30%到50% 。因此,在城市中开发中水回用系统,对水资源的最大利用化和废水的节省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中水系统设计和施工时应防止中水污染上水。

  2.5 利用雨水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雨水收集利用开始形成。人们把雨水收集起来,运用设备和药剂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水质标准,并用于生活之中。建筑物收集雨水的结构一般是由雨水斗经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地下的雨水池,雨水经沉积后流入蓄水池,再由水泵抽取出,经加氯消毒后送入中水系统。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对雨水的利用[2]。

  2.6 增加宣传教育和节水补贴

  只有公民自己有了节水的意识,节水这一大工程才在根本上取得了质的转变。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宣传和科普。让普通民众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普及节水和废水回收利用的重大意义,引导民众改变不良用水习惯。

  政策给予节水器具生产企业政策扶持,给予市民节水器具使用补贴,以此来直接刺激和推广节水设备使用。

  3 结论

  建筑给排水作为用水的一个大户,存在许多的用水不当现象。其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不够充分也是与其特殊的用途和用户有很大关系。然后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设计施工本身的注意,建筑给排水的节水工作已经发展了起来。众多节水、循环水利用方法投入生产生活。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措施将会更完善更普及,节水方法也将随着技术社会发展而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由,韩伟国.浅谈建筑节水措施[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

  [2]孙永刚,周林.建筑给排水节水措施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3,2.

  [3]彭莹.建筑给排水方面节水措施的探讨[J].Value Engineering.215.

  [4]刘连斌,张来山.对建筑给排水一些节水措施的讨论[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5:6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