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探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1-15 10: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何成科
分享到:

 


  所谓的绿色节能建筑的整体设计规划,指的就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与地理等方面设计的协调性、整体性,把这三对的矛盾降到最低,均衡这三对关系,同等对待,此外,建筑结构也要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筑结构之间不应该发生阻塞或断裂。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建筑之间的距离和绿化配置,保证各用户都能得到一些必须的自然资源。整个规划设计应以中小型化、智能化和花园化为一体,在设计时要提前给绿化留出场地,并在后期不断增加绿化占地比例;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考虑材料是否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是否会产生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是否会污染水源;在设计外观的时候,应该参考周边建筑的设计风格和周边环境特征,尽可能与周围的建筑相映和谐,避免新旧建筑结构不和谐而产生矛盾,实现建筑结构一体化与全面化发展。

  2.3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中的合理化选材

  目前,玻璃材料的作用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限制,在现阶段的建筑保温技术中有较高的使用率。近年来,在建筑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具有吸热、热反射以及低辐射和电敏感等功能的玻璃建材。如果能够将这些玻璃材料的功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高效的复合型结构系统,来达到不消耗任何化石燃料、不产生任何废气的生态保温的效果。绿色能源中太阳能是比较容易获取且存量接近无限的能源。

  3.加强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措施

  3.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要加大力度完善相关的绿色建筑的配套法规,逐渐从有立法权限的市开始试点,制定相应的规章、法规,逐步形成省人大层面上的地区法律,逐步形成国家部委层面的指导配套法规,最后建立国家人大层面的绿色建筑法,强制性规定我国的建筑实施绿色建筑的标准。另一方面,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实施对环境友好的建筑,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践行最小消耗,追求完美的零消耗,和自然融为一体,建筑施工的建材最好使用垃圾再生材料,建筑的施工做到无粉尘、低噪声,建筑的使用做到对环境友好,充分利用太阳光,减少对于外界电能的使用,建筑的寿命终结的拆除要做到回归自然,物尽其用。实现经济、文化、科技等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的基本发展纲要和战略规划,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要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将绿色、环保的设计规划理念植根于建筑领域,必然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对于土地的使用,建筑设计的规划,施工队伍的资质,国家都应从宏观角度去把握,给予支持和引导。

  3.2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设计管理需要新的管理和设计人才,因此,要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结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凭借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对于要引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优秀的人才,组成管理和技术团队,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设计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管理水水平的提高;加强培训,尽可能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等,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绿色建筑知识,将培训的成效和工作绩效相结合,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严格执证上岗,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建筑设计和管理的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复合型的绿色建筑人才队伍,进而有利于提高建筑设计管理水平。

  3.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了使设计市场有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设计经营也需要选择招标投标的方式,最近新颁布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说明了凡是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进行招标,但是真正招标项目的量却是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选择了招标的项目,它们的招标体系也是不够完善的,评标的方法也不健全,没有达到公平竞争的标准,所以需要对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进行完善。

  结束语

  在目前情况下,绿色建筑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所以,为了使得绿色建筑不断的发展,就需要从设计阶段开始,落实绿色理念,切实加强绿色设计制度的管理,以及人才的培养,以使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丹.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07:165.

  [2]刘纯.现代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01:21.

  [3]方高生.解析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4,16:38-3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