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多功能童车创新设计初探(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8-13 09:0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易君琦
分享到:

 

  3影响童车设计要素分析

  3.1儿童认知心理

  儿童产品设计需要设计师查阅大量的资料,做细致贴心的分析调查,产品的测试实验,才能设计出儿童理想中的玩具。儿童是天性活泼,思维跳跃,思想不受任何束缚,内心世界也是相当丰富精彩的。从儿童心理学上得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心理与审美特征。因此我们不能在成人的观点上去假想孩子的想法。成功的儿童产品应该最大需求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好知心,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

  3.2童车设计的安全因素

  在童车的设计中,任何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的或者容易让儿童在受伤的设计都是不允许的。儿童的身体有很多倍受限制的地方,如对危险的认知力不强,不能自我解决随时面临的危险,相对于较高难度的动作没有控制力。所以在材料和设计上都应该考虑这些安全隐患,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童车的设计中,除了考虑结构外形的安全问题外,也要考虑化学安全问题,例如童车的油漆、涂料和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皮肤、呼吸道过敏。

  3.3色彩分析

  研究表明,0-2岁前的婴幼儿的视觉神经尚未发育完全,在此阶段不能用鲜艳刺激性强的色彩去伤害视觉神经。在2-3岁儿童的视觉神经发育,可以有意识的捕捉一定鲜艳的颜色,比如红色,蓝色,黄色等;发育至4-6岁,儿童智力增长较快,也可以认识四种以上的颜色,能从一些混杂的颜色中辨别出鲜艳的颜色;6-12岁是培养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所处的环境颜色能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相对鲜艳的颜色能使心情愉悦,长期处于沉闷阴暗浑浊的色彩会使儿童的心情阴郁。虽然儿童偏爱鲜艳的色彩,但也不能使用太多太杂的色彩,否则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4小结

  童车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变更,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这也更加受到设计们的关注。任何一款儿童玩具车都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在保证安全的因素下考虑是否能被消费者所接受,能否受到小朋友的喜爱,这是设计师的目标。通过统整小朋友发展各个阶段的玩具车,把各个阶段小朋友适用的童车功能进行加强组合,一车多用,提高小朋友对童车兴趣,除了延长玩具的使用寿命外,也节省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另外从材料、造型和色彩深入探究,提高儿童使用童车的舒适度,优化结构,提高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资料:

  [1]李丹.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艺术创新设计,长春大学学报,2010,20(03)

  [2]余冠峰.童车,更应该安全第一,中国质量技术监督CHINAQQUALITYSUPERVISION2005(6)

  [3]徐志敏.小班幼儿骑童车活动的教育价值,早期教育(教师版)EARLYEDUCATION2005(4)

  [4]洪歆慧.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索学前儿童玩具的优化设计,[D].江南大学,2008

  [5]陈帼眉著.幼儿教育心理学(第7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6]魏燕.我国家庭幼儿玩具选购研究现状.今日教育.当代幼教,2006-4;41-42

  [7]陈丽丽.返璞归真--浅谈儿童车设计中的简约,当代小说(新诗文)DANGDAIXIAOSHUO(XINSHIWEN)2009(3)

  [8]吴晓莉,邱婷婷.童车的组合式创新设计与工程分析,机械设计与研究MACHINEDESIGNANDRESEARCH2010,26(6)

  [9]钱涛,周红生.儿童玩具开发设计之思考.湖南包装.2003年第三期,18-19

  [10]林枫.童车红火中还有很多期待[M]中外玩具制造2006-11

  [11]朱荣绍.童车外壳成形模的设计[M]机械科学与技术1993-02

  [12]张昀浩.童车贴花色彩设计策略.美术教育研究.ArtEducationResearch2011(7)

  [13]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之民间的木制童车实物(图)(2007-7-17)

  http://news.folkw.com/www/dongtaizixun/084042408.html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