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解析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与实践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1-25 16:3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隋移山
分享到:

 

  摘要:分析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制定的基础,阐述了山东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总体架构。结合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内容,列举了电子资源建设的具体实践,对电子资源建设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电子资源建设

  鉴于电子资源的快速发展,图书馆需要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以指导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科学完善的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可对电子资源进行全面评估,促进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共享,达到电子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1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图书馆界十分重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问题的研究。1996年,美国查尔斯顿会议讨论了与电子藏书和电子资源建设政策的制定相关的一系列问题。20世纪末,美国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制定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据耶鲁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政策统计,大约有71个协会联盟或者大学图书馆制定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或电子资源选择政策。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2010年电子资源评估调查》一文,124家成员组织中的73家拥有电子资源发展政策。

  2001年开始有论文出现,罗春荣,曹树金在《电子馆藏及其发展政策研究》一文中,系统完整地论述电子资源馆藏发展政策,提出了电子资源选择的具体标准与原则;讨论了电子资源使用许可协议签署中的关键问题。2010年以后,关于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研究才有所增长。

  为更好适应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发展,山东大学图书馆认为有必要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规范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在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过程中,对国内部分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清华大学图书馆是较早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图书馆。1995年,图书馆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调整了文献资源建设总体方针,从电子资源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引进原则、电子资源的优势、配套信息服务及使用效果等方面,阐述了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电子资源发展政策。200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依据电子资源建设与发展情况,遵循馆藏建设总体原则,与传统资源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电子资源有系统成体系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电子资源的原则,形成电子资源发展政策。2008年,兰州大学图书馆结合图书馆的使命、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馆藏现状等情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数字文献的选择、采购、评价、统计与管理、资源共享、法律问题等,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兰州大学数字馆藏发展政策》。

  2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基础

  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可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规范和依据,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使丰富的资源和服务充分发挥作用。制定政策伊始,面对遇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借鉴经验。由于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具有指导作用,因此,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是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

  2.1针对性

  从现有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看,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清华大学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针对文献资源建设总体方针,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兰州大学根据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形势的要求,针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数字信息服务的需求,制定了相对独立的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因此,山东大学图书馆在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时,认为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文献资源建设要求,使电子资源建设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满足教学科研需求,为读者需求提供最大限度的信息服务。形成馆藏文献、电子资源和异地文献获取三位一体的文献资源体系,使电子资源的保障率和使用率达到先进水平。

  2.2实用性

  借鉴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做法,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应当体现读者需求,适合学科发展,使电子资源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与完整性,如内容覆盖面是否广,检索功能是否强大,更新周期是否快捷,专业质量能否满足学术需求,能否支持资源共享,能否与馆藏资源进行全文链接等。对一些世界公认、具有权威性及高品质的电子资源进行采购,确保图书馆形成完善的电子资源保障体系,为读者提供深层次服务。

  2.3系统性

  电子资源建设过程中,也要注重掌握和发挥传统资源、电子资源和异地文献获取的特点和优势,使三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便捷的服务。

  3电子资源发展政策总体架构

  为了适应教学科研需求和电子资源数量与日俱增等新形势,电子资源建设逐渐在由建设与服务并重,向以服务为主的方向转变。在此基础上,图书馆根据电子资源发展目标、采访策略、服务内容、评价体系、服务的延伸和拓展等制定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以规划电子资源的发展,完善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

  3.1发展目标

  电子资源发展目标应当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发现、识别、选择、评价电子资源,并将其融入图书馆的馆藏与服务中,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适用的馆藏体系,满足读者现实与潜在的需求。在电子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将整个馆藏体系的优化配置作为重要目标加以考虑。其一,能与图书馆已有的馆藏相配合,避免不同形式的馆藏在内容上交叉重复;其二,突出共建共享思想,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达到扩充馆藏、互相补充、集约化发展的目的。

  3.2采访策略

  以服务带动建设的电子资源建设理念,要求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文献资源的采访策略。电子资源发展政策明确指出:现阶段电子资源的采访重点放在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上,立足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的需要,兼顾其他学科,确保综合性学科电子资源的采购,并且保持其延续性,形成馆藏特色。对专业性较强的数据库,图书馆应结合纸本期刊订购情况,与需求单位协商,采取共建、共享的原则,需求单位购买所需专业数据库,图书馆保证必要的技术支持。这样既可以解决图书馆的经费不足问题,又可以实现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

  3.3服务内容

  为了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扩大电子资源共建共享的范围,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主要包括:资源建设、文献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在共建共享基础上,通过单独和联合采购方式,形成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利用电子资源开展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信息发现平台,为读者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3.4评价体系

  建立电子资源评价体系,图书馆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效果,对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进行有效地评价和考核,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与此同时还组建了电子资源评价工作组,对电子资源的试用、采购、续订等工作进行调研和评价,确保电子资源的采访、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能够达到发展政策的要求。这样既能对政策实施起到监督作用,又能够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电子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5服务的延伸和拓展

  电子资源的发展为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建立新的服务机制和模式,不断拓展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为读者提供集成、多样、动态的信息服务。重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整合,选用整合功能强大的系统平台,将图书馆各类型资源加以整合,实现无缝链接,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过程中,图书馆将原有的电子资源采购原则、评价标准及制度和条例等,进行重新审定、整合,融人到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之中。2010年,山东大学图书馆制定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目的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是政策施用范围;第三部分是电子资源采购原则、任务和程序;第四部分为电子资源发展规划。

  4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落实

  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以来,经过几年实践,山东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有了长足发展,以下就电子资源的管理、经费、采访、使用、评价标准和绩效评价进行重点介绍。

  4.1组建跨职能部门实施团队管理

  传统文献管理无法适应电子资源的建设发展,因为图书馆传统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不畅通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采用跨职能部门团队管理的模式。

  山东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管理团队,由分管领导牵头,成员主要包括:参考咨询、技术服务和文献资源建设等部门的馆员。他们代表不同的业务范围,每个成员在获取、评价和使用电子资源方面具有不同的经验。他们根据《山东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工作条例》,对电子资源建设进行有效管理,控制经费使用,准确有效地评价数据库。

  在实践中,电子资源团队管理的优势在于,可以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因为跨职能团队通常涉及制定复杂的计划细节,较少进行管理工作。当团队成员工作时,他们能够互相学习,对整个图书馆工作有更多的了解。随着数据库、免费资源和新产品试用等问题的出现,电子资源建设需要参考咨询和技术部门进行合作。在订购数据库之前,技术人员要对软硬件技术要求进行核实验证,参考咨询人员研究电子资源中提供的专门内容,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研究能够达到的预期效果。例如:山东大学图书馆在采购资源整合系统过程中,充分发挥跨职能部门团队的作用。分别对选定的国内外产品进行前期调研,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对产品的功能、技术、内容进行测试并提交报告。管理团队汇总各方意见,选中三个产品进行招标。确定的产品需要团队成员进行各种配置,为全校用户开放试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最终付诸正式使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