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基于CAN总线和VB的环境参数监测系统设计(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14 16:0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姚有峰等
分享到:

 

  4系统软件设计

  4.1SJA1000应用程序设计

  CAN总线建立通信的过程包括系统上电和正常运行两个阶段。在系统上电阶段,首先要对STC12C5A60S2进行初始化设置,其次需要根据模式的选择对SJA1000的接收滤波、位定时逻辑等参数进行设置;在正常运行阶段,要准备待发送的报文,同时完成报文的接收并对发生的错误进行处理[7]。

  可见,SJA1000的应用程序被分为SJA1000初始化程序、报文发送程序和报文接收程序。

  4.1.1SJA1000初始化程序

  单片机STC12C5A60S2在上电后首先运行其自身的复位程序,并在此后调用SJA1000的配置程序。配置程序在设置SJA1000的寄存器前,必须通过读复位模式/请求标志来检查SJA1000是否已处于复位模式,因为要写入配置信息的寄存器仅在复位模式下进行。在复位模式下,单片机STC12C5A60S2需要配置SJA1000的控制段寄存器、模式寄存器、时钟分频寄存器、验收码寄存器和验收屏蔽寄存器、总线定时寄存器以及输出控制寄存器。根据分析,SJA1000的初始化程序如下:

  //****SJA1000初始化************************

  SJAEntryResetMode();

  //sja1000进入复位模式

  REG_CAN_CDR=0x88;

  //时钟分频;CDR.3=1时时钟关闭;

  CDR.7=0时basicCAN;CDR.7=1时PeliCAN

  SJASetBandRateStandard(ByteRate_100k);

  //16M晶振,波特率设置

  REG_CAN_IER=0x01;

  //.1=0--关闭发送中断使能

  REG_CAN_OCR=0xaa;

  //配置输出控制寄存器

  REG_CAN_CMR=0x04;//命令寄存器;释放接收缓冲器

  SJASetAccCode(0x33,0x44,0x55,0x55);

  //滤波

  SJASetAccMask(0xff,0xff,0xff,0xff);

  //屏蔽码设置

  SJAQuitResetMode();

  //退出复位模式

  4.1.2SJA1000报文发送程序

  采用SJA1000的中断请求控制报文的发送时,必须开放SJA1000的发送中断使能和单片机STC12C5A56S2的外部中断0,并设定SJA1000发送中断的优先级高于启动发送。报文的发送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STC12C5A56S2的主程序完成,另外一部分由SJA1000的发送中断服务程序完成,这两部分程序的流程图如图5(a)、(b)所示。

  4.1.3SJA1000报文接收程序

  根据CAN协议规范,报文的接收由CAN控制器SJA1000独立完成,收到的报文放在接收缓冲器内,同时将状态寄存器的接收缓冲器状态标志RBS和接收中断标志RI置位。如果报文接收被使能,单片机将接收缓冲器内的新报文读出,并存储到单片机的内存单元或外部数据存储器中,然后释放接收缓冲器。本设计采用中断请求SJA1000的控制段状态标志来控制,通过SJA1000中断控制报文接收的程序流程图如4.2PC机监视界面设计

  VisualBasic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Windows编程工具,亦是最经典的可视化编程语言。本设计采用VB标准模块中的MSComm串口通信控件[8],完成CAN节点数据接收、分析并显示,包括通信端口选择、串行通信参数设置、串口控制以及数据显示区等,本系统上位PC机监视界面如图6所示。

  5结语

  系统调试过程中按照模块到系统的测试方法循序渐进。首先调试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查看温湿度的参数采集;然后调试CAN通信,通过数据传输测试CAN控制器以及CAN收发器工作状况;最后联调两部分和串口通信。

  在调试过程中,各节点能够与上位PC机传送数据,并接受来自上位机的命令,运行可靠。结果表明:系统检测可靠、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可达到设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辉,周文超.基于CAN总线的远程数据分布式测控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2,20(17):186-188.

  [2]连卫东.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温压数据采集及实时监测系统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39(1):68-70.

  [3]浣上.基于CH341的USB-CAN适配器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8):50-52.

  [4]张迎春,季茂胜.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系统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12(5):52-54.

  [5]饶运涛,邹继军.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6]陈祖海,潘明.基于SJA1000IP核的CAN总线通信系统[J].新器件新技术,2012(7):37-40.

  [7]刘涛.基于89C51和SJA1000的CAN通信方法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4):87-88.

  [8]周军,尹岗.在VB中对数据库和串口操作的实现[J].电子测量技术,2010(5):93-9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