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柳18断块低效开采的影响因素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8-07 09:0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迎辉 崔玉红
分享到:

 

  1概括

  柳18断块位于柳赞中区南部,主要含油层系为Es320油组,位于高柳断层上升盘,为高柳断层的同向派生断层和南西-北东向北倾断层所夹持,是这两条断层形成的地垒断块。地层北西倾斜,构造高点位于柳18-1井的南侧,高部位被南倾断层封闭,形成断鼻构造。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含油面积0.31km2,地质储量为62.5×104吨。平均孔隙度为20.0%,渗透率为1.16~397.6×10-3μm2,平均为86.3×10-3μm2。截止到2013年4月,累计产油2.76万吨,地质储量采出程度4.42%。

  2地质因素分析

  1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由于沉积时水体的不断变化和河道的频繁改道,以及水流强度的变化,沉积上的旋回性明显,单砂层多为复合韵律层,其结果表现为储层平面上、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具体分析如下:

  1平面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反映在河道砂体窄,河道砂中主河道砂物性好,河道边部砂物性明显变差。每个单砂层多为泥岩所包围,河间薄层砂不发育,其物性更差,平面非均质性包括砂体平面分布形态、规模、连续性几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变化。柳18断块的平面非均质性严重直接影响着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是导致注水开发储层平面波及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2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并对油水界面、油气界面的差异及油气水系统的部分构成重要的影响,最终控制着砂层的油气充满度。层间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层间渗透率变化大,根据L18-18井资料分析,65#层渗透率为11×10-3μm2,66#层渗透率为44×10-3μm2。该区储层层间非均质程度以严重非均质型为主。

  3层内非均质性。不同层具有不同的韵律及岩性组合特征,无论哪种主体砂层都具有相对均质段多而薄的特点,且由多个韵律段构成。举例L18-18井的66#层上段相对渗透率为44×10-3μm2,下段为0.7×10-3μm2。

  储层层内纵向上存在明显的物性变化,尤其是层内夹层和低渗透层的存在对储层垂向上渗透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开采特征分析

  1油井在平面上不同油层组初期产量、产能差别变化大

  油井在投产初期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初期产量较高,然而当该断块全面投产后,油井产量递减较快。从表可以看出,L18-18井2008年6月投产初期的日产油量达到17吨,含水51%;生产不到2个月,日产油量降为0.7吨。L18-11井2008年7月投产,初期日产油12吨,含水5.8%;生产到8月份时,日产油量降为0.8吨。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育原因是:该断块油水层分布复杂,油层夹水层水层夹油层等情况较多,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开发初期未能及时注水补充能量,地层压力下降快。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