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早熟青茄新品种郑茄1号的选育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8-20 11:2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申爱民 赵香梅
分享到:

 

  摘要:郑茄1号是以G-9804-2-1-1为母本,G-9903-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青茄一代杂种。平均生育期177.0d,植株生长势中等,第一花平均着生于第6.3节,早熟;果实卵圆形,果皮绿色,果肉绿白色,平均纵径15.0cm,平均横径10.5cm,平均单果质量0.46kg;可溶性总糖含量30.8g/kg,VC含量61.6mg/kg;抗青枯病,高抗黄萎病和绵疫病;每667m2产量4000~5000kg,适宜在河南省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关键词:茄子;郑茄1号;一代杂种
 
  河南省以往种植的青茄多为常规品种,存在产量低、抗病性差、种性退化、商品性不佳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生产和消费者的需求,为此郑州市蔬菜研究所以早熟、丰产、优质、抗病为选育目标,开展了青茄一代杂交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1选育过程
 
  2选育结果
 
  2.1丰产性
 
  ③生产试验2010年在区域试验的5个点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郑茄1号667m2平均产量为4270.56kg,较对照新乡糙青茄的4172.60kg增产2.35%。
 
  2.2抗病性
 
  据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09-2010年进行多点大田自然诱发病害鉴定结果表明,郑茄1号青枯病病情指数2.14、绵疫病病情指数2.37、黄萎病病情指数4.56,属于抗青枯病、高抗绵疫病和黄萎病品种。
 
  2.3品质分析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验,郑茄1号鲜果含蛋白质0.96%,粗纤维0.82%,可溶性总糖3.08%,VC61.6mg/kg,钙156mg/kg,VB20.22mg/kg,其肉质细腻,硬度适中,味甘,适口性好,品质佳。
 
  3品种特征特性
 
  郑茄1号平均生育期177.0d,定植至始收平均48.2d,属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抗逆性强。平均株高70.8cm,平均开展度66.1cm×66.1cm,叶色绿,第一花平均着生于第6.3节,早熟性优于对照新乡糙青茄;果实卵圆形,果色绿,果肉绿白色,果皮光滑,商品性状好,平均纵径15.0cm,横径10.5cm,平均单果质量0.46kg,大果可达1.3kg;肉质细腻,硬度适中,味甘,适口性好,品质佳;每667m2产量4000~5000kg。
 
  4栽培要点
 
  郑茄1号适宜在河南省以及喜食青茄的地区作春秋保护地和春露地种植。中原地区温室育苗,日光温室栽培于11月初播种,翌年2月上中旬定植;大棚栽培于12月上中旬播种,翌年3月中下旬定植;小拱棚加盖草苫栽培11月中下旬播种,翌年2月下旬至3月初定植;春露地栽培1月中下旬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秋延后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定植前要施足基肥,667m2栽2200株左右。在温度管理上,棚室栽培要掌握草帘早揭晚盖,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晴天,白天棚内气温超过30℃时,要开天窗放风,以排湿、换气、降温,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环境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晚上,维持温度在15~20℃,以减少呼吸消耗,保证光合产物向果实输送。在肥水管理上,门茄“瞪眼”前,一般不浇水施肥,以防落花落果;门茄“瞪眼”后应结合浇水每667m2施入腐熟人粪尿500kg或尿素10~15kg+硫酸钾5kg;结果盛期要注意追肥浇水,一般每5~7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隔1水追施复合肥1次,每次667m2用量15kg。及时采收,勿等老熟时采收,以免降低果实品质,影响以后果实的生长发育或坠秧。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