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江汉平原杂交早稻安全播种育秧气温指标试验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01 13:3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田皓
分享到:

 

  一般而言,10℃是农业气象上常用的界限温度,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是春季开始,乃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的重要物候期。研究表明,10℃初日的早迟对江南地区双季早稻的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1]。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关于10℃界限温度变化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一定的成果[1-5]。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4省,境内有著名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温、光、水资源丰富,是中国的双季稻主要种植区域[6,7]。其中,江汉平原农业湿地双季稻种植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3、4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热量条件不稳定,在早稻育苗期间烂种烂秧现象屡有发生,出现长期阴雨低温天气,不仅危害直播稻,同样也危害移栽稻和抛秧稻[8-11]。为了不影响晚稻生产,长江中游双季早稻的生育期一般要求在110d以内甚至更短,生产中存在一些不利气候因素,要在有限的生育期内实现超高产难度很大[6]。因此,热量条件是该区双季稻生产的一个障碍因子,合理利用早春有利天气条件适时早播、发挥早春抗灾减灾技术成了夺取双季稻丰产丰收的潜力所在[8]。此次研究基于杂交早稻品种对低温的抗性不及常规稻,参照早稻育苗期的生理特性、生长特点及其对气候的生态适应性分析[12],采用分期播种和植物培养箱控制试验两种处理方式,对杂交早稻安全播种育秧气温指标(薄膜水育秧移栽)进行验证,以期为目前广泛开展的早稻生产集中育秧模式确定适时早播临界期和培育壮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处理
  试验设在湖北省荆州市郊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30°21′N,112°09′E,海拔32.2m)。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年≥10℃积温5095~5204℃,年均降水量1095mm,年均日照时间1718h。采用分期播种和植物培养箱控制试验两种处理方式。秧田采用薄膜育秧,2009年供试品种为两优25,属中熟杂交籼型早稻,于3月29日播种;2011、2012年供试品种为淦鑫203,属迟熟杂交籼型早稻,分3期播种,2011年分别于3月6日、3月25日、4月6日播种;2012年分别于3月11日、3月25日、4月5日播种。
  2012年盆栽控制试验(植物培养箱型号:武汉瑞华HP-1500GS-D)低温水平设置为5、6、7、8、9、10℃和对照,5、6、7℃处理时间为1~3d,8、9、10℃处理时间为1~5d。其温度设置按平均温度进行,其他气候因子各处理保持统一。每处理3次重复,即3个盆钵,每个处理达到设定低温控制时间后将盆钵移出培养箱,放进苗田薄膜内,后期同苗田管理,并每天跟踪观测出苗率及生育期。低温盆栽控制试验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处理温度为5、6、7℃,于2012年3月11日播种;第二批处理温度为8、9、10℃,于2012年3月25日播种。播期不同,各自设置对照样本,对照样本在秧田下生长(薄膜水育秧)。
  同时进行相应的气象要素平行观测,包括秧田薄膜内逐时气温(温度记录仪放置在防辐射罩内,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型号HOBO,UA-001-64)、5cm泥温,地面观测场百叶箱观测逐时气温、逐时降水量、逐日日照时间、逐时辐射量等,采用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方法进行。
  1.2早稻适宜播种期气温指标确定方法
  利用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2011、2012年杂交早稻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统计早稻播种至出苗间隔时间、期间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点绘间隔时间与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散点图,分别用线性方程、一元二次曲线、对数曲线、幂函数曲线、指数曲线等多种回归方法拟合方程,选取其中复相关系数最高的拟合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早稻播种至出苗间隔3~8d为标准计算出杂交早稻适宜播种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指标,用2012年盆栽控制试验数据进行适宜播种期气温指标及灾害指标验证。
  1.3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变化分析
  气候资料自1954~2011年,来源于荆州市气象局。10℃初日的计算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1,2],即1年任意连续5d的日平均气温≥10℃的最长一段时期内,在第一个5d中,挑取最先一个日平均气温≥10℃的日期,作为10℃初日,为便于日期的统计,以1月1日为起点,1月1日记为1,2月1日计为32,依次转换成日序资料。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和趋势分析法,即用线性回归拟合判别10℃初日的年际变化趋势,用拟合后的倾向率(即斜率)反映其年际变化程度[13]。年代变化采用80%保证率日期的变化和方差进行分析。早稻安全播种育秧(薄膜育秧移栽)一般要求10℃初日有80%的保证率,因此用80%保证率日期的变化反映各年代10℃初日的变化趋势。
  各种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SPSS17.0上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杂交早稻适宜播种期气温指标
  由图1可知,早稻从播种到出苗的间隔时间与期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其关系可用幂函数来表达,当期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越高,间隔时间越短,反之期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越低,间隔时间越长。以播种至出苗间隔时间3~8d为标准计算得出双季杂交早稻适宜播种期平均气温指标为10.7~16.5℃,平均最低气温指标为6.8~11.7℃,这与籼稻地膜水育秧最早播种期膜外平均气温为10.41℃基本吻合[12]。
  2.2低温对杂交早稻出苗率及生育期的影响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