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经济的特点及作用(3)
首先,农业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是农业最主要的产物,是人类生存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尤其在发展初期,农业就是指狭义上的种植业,由于当时工业的发展还很滞后,所以农业生产的粮食除了供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外,还要满足工业劳动者的需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粮食消费占人们生活消费的比例逐渐下降,即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仅短短的6年时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6.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2%,总体来看,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快于城镇,这说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对食品的收入弹性大于城镇,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呈现走低的趋势。这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是,粮食作为基本的生存资料,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更应该解决好粮食供给的问题,保证95%的自给量。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过程中,粮食问题就是国家战略问题,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我国粮食供给满足国民需求。
其次,工业化初期,食品、纺织业往往是最先发展的制造业,其主要原料都来自于农业。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工业替代品的竞争以及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的发展对发展农业原料的需求相对缩小,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发展中大国出口贸易中纺织、服装业是主要的创汇产业,其大部分原料仍需农业供给,对农业原料的需求又存在相对增加的趋势。
4.2要素贡献
农业的要素贡献,主要有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
第一,劳动力的贡献。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44.8%,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为23.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为31.4%;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为38.1%,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为27.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为34.1%,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05~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明显下降,大概减少了6.7%,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第二产业增加了4%,第三产业增加了2.7%。第二产业增加的幅度大于第三产业。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的表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是在慢慢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就需要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这些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二,土地贡献。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每个农户平均经营7.3亩,相当于日本的1/4,相当于美国的1/400,"盆一块,碗一块,一个草帽盖一块"的分散经营特点显著,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集约利用,国家实行了土地流转制度,农民可以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一些不宜耕作的沙地、荒地、山坡等地可以流转给工业企业扩建工厂,也可以以入股投资的方式,将土地的使用权投资入股,发展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其他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农民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也使得土地撂荒问题得以解决,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第三,资本的贡献。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首先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非常大。国家必须采取行政手段,或者通过给一部分农产品直接征税,来扶持工业的发展。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工业化进入了发展中期,工业的边际效益大于农业生产的边际效益,农业部门的大量资本就会流向边际效益更大的部门,在这里资本的流动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农民收入增加,会把一部分储蓄起来,这部分资本通过金融机构又流向了第二、三产业;其二,农民也可以把剩余的资本直接投资于第二、三产业中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部门。这样,工业部门就会有充裕的资本扩大规模,优化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更好地创造价值,为GDP做贡献。
4.3市场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总人口54167万人,农村人口48402万人,城镇人口5765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9.36%,城镇人口占10.64%。2010年全国总人口134091万人,农村总人口67113万人,城镇人口66978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0.0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49.95%。在60年的时间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率大大提高,但是农村总人口还是占了大多数,这个庞大的群体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下通过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图1、表1)来分析农业对工业的市场贡献。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