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单粒精播对花生活性氧代谢、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0-31 13:2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郭峰等
分享到:

 

  摘要:以小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3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单粒精播技术对花生叶片活性氧代谢、群体地上部植株和荚果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种植可提高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且单、双粒种植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花生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地上部植株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相对稳定,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显著提高;SOD活性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相关,是影响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的主要抗氧化酶。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通过影响花生花后活性氧代谢水平,尤其是SOD酶活性,延缓植株衰老进程,改善地上部群体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动态,从而促进荚果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单粒精播;花生;干物质积累;活性氧代谢

  中图分类号:S565.2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8-0042-05

  花生是需种量较大的作物,用种量中(早)熟大花生一般需300~375kg/hm2,早熟小花生一般需225~260kg/hm2,相当于花生产量的10%左右[1]。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穴双粒种植方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缺穴率,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花生单株的生长发育,使单株生产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2]。单粒精播由于条件改善,种子质量提高,可保证苗齐苗壮,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起到节约用种、便于机械化设计的应用效果。沈毓骏等[3]在AnM栽培法基础上减粒增穴较常规种植每666.7m2播种粒数减少23%,穴数增加54.1%,单株结实增多52.8%,致使增产1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郭峰等[4]

  研究认为不同品种类型花生单粒精播条件下的光合特性有一定差异。目前有关单粒精播的研究多集中在肥料、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以及植株农艺性状的差异方面[5~8],而对花生生理特性的研究较少,尚缺乏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的研究。本文探讨了花生单、双粒种植条件下活性氧代谢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联系,旨在为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大田试验于2011~2012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饮马泉试验农场(117°5′E,36°43′N)进行。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类型为沙壤土,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01%、碱解氮57.97mg/kg、速效磷33.16mg/kg、速效钾97.43mg/kg、交换性钙14.93g/kg、交换性镁0.48g/kg。

  试验以小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3为材料,设2个处理和1个对照,3次重复。栽培过程中采用覆膜起垄种植,每垄2行,垄宽80cm,行距固定为32cm,株距随密度不同而变化。单粒精播分别设S1(19.5×104穴/hm2)和S2(22.5×104穴/hm2),每穴1粒种植;对照CK为(15×104穴/hm2),每穴2粒种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7.5m×6.8m=51.0m2。起垄前均匀撒施花生专用肥1125kg/hm2(氮、磷、钾总含量≥21%);两年均为5月上旬播种,9月上旬收获;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高产田。

  1.2测定时间、内容及方法

  分别于花生始花后30、40、50、60、70d取样,测定主茎功能叶(倒3叶)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植株各部位干重。参照王爱国等[9]的方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10],参照罗广华等[11]的方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林植芳等[12]的方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测量植株干重采用烘干法,每处理取15株,选取长势均一的植株10株,洗净后将根、茎、叶、荚果分开,置105℃的烘箱内杀青30min,80℃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

  1.3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和作图;采用DPS9.5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经分析,两年试验数据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本研究以2011和2012两年度试验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整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单粒精播对花生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2.1.1单粒精播对花生功能叶片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SOD是生物防御活性氧毒害的关键酶之一,主要功能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减轻其对叶片细胞的伤害。由图1可以看出,开花后30d,单粒精播的SOD活性低于双粒穴播,之后的四个阶段均高于双粒穴播,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S1处理5个时期的平均SOD活性为318.41U·g-1FW,比CK高16.5%,S2平均为295.18U·g-1FW,比对照高8.0%。开花后40d,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SOD活性差异最大,S1较对照高29.0%,S2较对照高12.4%。

  2.4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大田花生收获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双粒穴播相比,2个单粒精播处理分别在节种35%和25%的情况下,荚果产量分别增加了4.43%和6.32%。单、双粒种植条件下,经济系数和公斤果数差异显著,单粒精播两个处理的经济系数均高于双粒穴播,公斤果数则低于双粒穴播;单粒精播处理的百果重和百仁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都未达显著水平。

  3讨论

  花生具有无限生长习性,一生展开叶较多。叶片是干物质生产的重要场所,它的衰老直接影响到干物质积累和荚果的充实。有研究表明,叶片生理功能衰退的快慢对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13],此种衰老源于氧代谢失调,一方面表现在活性氧的生产速率提高,另一方面是细胞保护酶系统破坏[14]。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因其受光条件不同表现出叶片衰老变化不同。密度增加时,群体内透光性减弱,促使叶片功能期缩短,衰老进程加快[15]。本试验结果表明,单粒精播由于采取了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因此能够很好地减少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延缓植株的衰老,为高产奠定基础。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