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农业经济开发的历史考察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16 13:2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林雅琴
分享到:

 

  内容摘要:解放前,少数民族百姓及其政治上的代表军阀政权,通过开荒种地、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进畜牧业,对西北农业经济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广大少数民族百姓通过开发所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少。但在此基础上,西北农业经济开始了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步。

  关键词:少数民族西北农业开发

  解放前,回汉军阀的一系列统治政策及其活动对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了少数民族对西北农业开发的规模和效果。所以,对西北农业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回汉军阀的经济建设事业上。回汉军阀的活动为农业经济带来了包括科技、法规制度等现代因素,对西北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发还是做出了一定贡献。

  开荒种地

  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利用多种方法,把原来荒芜之处开发成良田沃土。

  在新疆,杨增新主政后将其注意力转向了"振兴实业"方面,其中以振兴农业为主。这正如其所说:"拟以振兴实业为前提,而实业之振兴,尤以注重农桑为根本"(杨增新,2012);而振兴农业,则"非从垦荒殖民入手,别无良策"(杨增新,2012),他将开渠垦荒与安置流民结合起来。经过杨增新及维吾尔等族百姓的努力,从1915年到1921年,新疆开渠垦荒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疆因新修水利、新垦荒地约达100万亩左右(曾问吴,1936)。

  回族诸马政权统治西北(主要为甘宁青地区),为增加税收之计,积极鼓励垦荒。马鸿逵统治宁夏后,曾于1933年和1936年先后两次清丈土地,鼓励回汉农民垦殖荒地。1941年,出台了《垦荒规程》,计划垦荒50万亩。其中规定:自该年起免收承领荒地手续费;所开荒地免税5年,5年之后按收获5%征税(摘自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所垦荒地主要集中于黄河两岸和河中滩田,且土质较好,故一般于当年即可耕种,使部分无地农民获益。

  青海马氏家族对当地的农田垦殖始于马麒时代。马步芳不但沿袭马麟时代通过清丈土地获取大笔清丈费和地价银的做法,而且在他主政下的青海省政府还强迫贫苦回汉农民和士兵在海西、海北各地,为其无偿开垦荒地。1938-1939年,马步芳又强迫互助、大通、门源等县的回汉农民,自带口粮、牲畜、农具,在互助北山一带开垦荒地数万亩。甘肃、青海的垦殖,多在农业区,甘青藏族、蒙族、土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垦殖,因地理环境等原因,可以说并没有开展。

  利用农业科学技术

  新疆的经济主体是农业,盛世才于1934年稳定新疆局势后,农业逐渐恢复。由于苏联的大力支援,开始出现和使用了农业机械。早期现代农业技术和耕种方法也开始出现,当时全疆建立了一些早期现代化的农场、农业试验场、棉花试验场、农业所、测候所、模范养蚕室,并开始用科学方法处理籽种和进行品种改良。省政府还利用农暇之时举办农牧讲习所,将早期现代农业技术传授给维吾尔族百姓。因此,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水利也有所修复。这是新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开端。

  回族军阀马鸿逵主政时期,通过改善某些生产条件,试种推广经济作物,以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马鸿逵还曾为解回汉农民春耕无籽种之急,从其私号堂拨出140余万元作为借贷籽种费,贷给农民,每亩借贷几角至二三元不等。在农忙季节,为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之弊,马鸿逵又令各县驻军协助附近贫困农民收割小麦,部队自备食物茶水,时间以两周为限(摘自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同时,为增加农业收益,省政府还令地方各级官员督促百姓在麦收后种植荞麦、糜子、蔬菜等秋季作物,以改变夏收后闲耕土地太多的状况。实行后成效显著(吴忠礼等,1993)。抗战期间,各县农事试验机构相继成立,积极开展粮食品种试验、经济作物引种、病虫害防治和科普宣传,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推广开始起步。20世纪40年代,建设厅下属的农林试验机构还对水稻及杂粮进行选种、试种、推广,到1948年,永宁、宁朔两县推广叶升堡3号白皮大稻4000亩(杨新才,1998)。

  在青海,1918年成立了大通农事试验场,1929年又在西宁成立了省立第一、第二农事试验场。1933年,青海省政府在西宁、大通、贵德、湟源、化隆、循化、乐都、玉树、门源等县相继设立"农事实验场"(崔永红等,1999)。这些试验场专门从事蔬菜、瓜果及谷类的试验种植,将一些先进的早期现代农业技术带到了青海。

  兴修水利

  西北绝大部分地区长年干旱少雨,所以水利事业为农业之命脉。解放前,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百姓的辛勤付出和劳作固然是农田水利设施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但客观而言,回汉军阀政权对水利兴修工程的组织、部分经费的投入以及向国民政府争取经费、技术人员的支持等努力,使西北地区水利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在新疆,1915年3月底,组建全省水利委员会,"首从北路入手,而北路又先以迪化、昌吉、绥来、阜康、孚远、奇台等县就近施工"(杨增新,2012),然后推行于南疆各地。同时,在新疆维吾尔等族地区,采取多种方式,筹集水利经费。随着水利的兴修,农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人口也有所增加。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