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水稻根系的作用及促根生长技术措施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27 13:1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建辉
分享到:

 

  摘要:在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管理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地上部茎叶及果实的生长状态,而忽视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地上部茎叶及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必须是在根系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基础上实现的。根系生长强大,活力强,吸收水肥多,地上部生长就能好,才能获得高产。反之,就生长弱,导致减产。俗话说"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水稻生产中要重视根系的保护和培养。
  关键词:水稻根系;吸收机能;促根措施
  中图分类号:S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22-39-1
  1根系的生长及分布
  水稻是须根系作物,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种子根分为初生根或胚根,不定根为次生根或冠根。一般单株水稻的不定根有200条左右,根系发达的可达1000条。拨节后,靠近地表面1~2节可生长出和地表几乎平行的许多浮根(表根)。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为拨节前根系主要在土壤表层进行横向生长,呈扁椭圆形。拨节后根系向土壤的深层进行纵向生长。根系生长的深度与耕作层的深浅,肥力条件等有关。若耕作层比较浅,土质粘重,水肥充足则根系生长浅,反之,若耕作层比较深,土质疏松,水肥不足,则根系生长深。一般90%以上的根系在表土层20厘米以内的范围。水稻根的顶端有生长点,根尖和根毛是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部位。
  2根系的吸收机能
  土壤中的水肥是依靠根系吸收的。从土壤中吸收水肥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三条:一是须根的长短和数量;二是每一条根上根毛的数量(根毛越多,根的吸收面积越大);三是根的活性。须根的数量多,每条须根上着生的根毛多,根的活性就强,则吸收水肥总量就大;反之,吸收的量就少。水稻在抽穗后一般不再发生新根,因此根的数量,是靠生育前期决定的,特别是分蘖期更是根系的旺盛生长期。可见,要使水稻在后期还能继续吸收较多的水肥,在栽培管理上,既要在前期打好根系数量的基础,又要设法在后期减缓根系衰老和死亡进程,以维持一定的须根数量和较强的活性,使水稻在生育后期保持强大的根系。
  3影响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
  3.1土壤温度
  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低为12℃,最高为40℃左右。温度高于37℃对发根有严重的抑制作用,温度低于10℃时,不发根且根系也停止生长。
  3.2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
  土壤含水量比较低时,发根量大,分枝根多,向下深扎。当土壤过于干旱时,则根系的表面易木质化,不利于根系生长。土壤水分多或较长期深水灌溉,土壤所含氧气不足,根系就只能在表面上生长,分枝根少,根毛少,扎根就不好。同时由于土壤通透性差,导致氧气不足,许多有机物在嫌气状态下分解,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如硫化氢、二氧化碳、有机酸和甲烷等,致使根系发黑霉烂,影响根系吸收。
  3.3土壤营养
  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都能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它的生理机能,尤其是土壤中的有机营养对根系的生理机能关系重大。在不同肥料成分中,氮对根生长影响最大,可使根系数量增多,磷钾可使根长度增加,分布于较深的土层中。如果氮、磷、钾供给保持平衡时,能使稻根的生长和各种生理功能保持最旺盛的水平。
  3.4土壤耕作层的深浅
  耕作层是水稻根系活动的场所,所以耕作层的厚度能够对根系的大小和分布产生直接的影响。生产实践证明,深耕对于根系发育影响是非常大的。加深耕作层,会使水、肥、气、热协调,根系生长健壮而多,土壤下层根系分布增多,扩大根系吸收水肥的范围。同时又改善耕作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促进土壤熟化,提高肥力水平,所以加深耕作层,根系生长就好。
  4促根技术措施
  4.1耕翻的作用
  稻田因长期淹水,处于板结状态,需要翻疏松。耕翻可改善耕作层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创造根系生长的有利环境条件。耕翻最好在秋季进行,经秋冬季日晒冷冻,土块自然疏松,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消灭地下害虫,深度应以17~22厘米为宜。耕层过浅,松土层薄,会在耕作层下面形成一个紧实的犁底层,限制根系向深层生长。
  4.2打好前期多发根的基础
  稻田在较长时期淹水状态下,会使土壤中空气减少,湿润土壤中空气多。分蘖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水,能有效地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就能在地上大量发生分蘖的同时,地下部的根系也能旺盛生长,形成又多又长的根须,根毛多,白根比例多,根的吸收面积增大,活性增强,从而有效地增加吸肥吸水能力。分蘖末期晒田5~7天,是向土壤耕作层增氧的有效技术措施。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