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大豆的两种高产栽培技术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27 13:1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于幸民 左世衍
分享到:

 

  摘要:大豆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是一种历史悠久,种植广泛的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劳动人民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对比形成了不同的种植方法。本文介绍两种大豆的高产栽培方法,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膜下滴灌;田间管理;选种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22-47-1
  1大豆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1.1技术概述
  大豆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以机械化精量播种和膜下滴灌技术为核心,集成先进的机械播种与大豆高密度栽培、滴灌、随水施肥、化学调控等技术,形成的一项创新性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机械播种保证了植株的距度一致,使得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能保证水分,肥料的吸收以及均匀的光照,有利于高产稳产。
  1.2技术要点
  1.2.1播前处理深施基肥,秋施腐熟的羊粪每公顷45000~75000公斤,用复合肥每公顷375公斤,伏翻或秋翻;化学除草播前结合耙地公顷喷施菜草通(金杜尔或施田补)1.575~2.7公斤,喷洒均匀,不重不漏。
  1.2.2播种精选良种选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精选种子,保证种子大小均匀,发芽率高。公顷播量75~90公斤,公顷保苗30~36万株;适期播种5厘米耕层连续5天通过8℃时播种,底墒不足时可在播后滴水出苗;播种采用气吸式精量点播机一次性完成铺设滴灌带、铺设地膜、膜上精量点播。两膜16行(2.0米的膜)模式,膜宽2米,播幅宽4.6米,每幅膜上播种4个双行、铺2条滴灌带,平均行距28.8厘米,穴距9.5厘米,每穴下种1~2粒,深3~4厘米。
  1.2.3田间管理滴水出苗,底墒不足时可在播后3~5天公顷滴水600~750立方米;及时定苗在大豆出齐苗、第一片复叶展开前结束定苗,拔除弱苗、病苗;节水滴灌开花后适时滴第一遍水,以后每8~10天滴一次水,每次公顷滴水量375~450立方米,全生育期约滴水10~11次;随水施肥结合滴水,每公顷施N∶P2O5∶K2O=14.7公斤∶1.8公斤∶6.3公斤,生育期公顷施N∶P2O5∶K2O=215.25公斤∶38.7公斤∶67.5公斤;叶面追肥于初花期、初荚期和鼓粒期,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锌肥、锰肥进行叶面喷肥,以保花、保荚、增粒重;人工除草2~3次;化学调控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用多效唑或缩节胺进行调控,预防倒伏。
  1.2.4防病治虫防治叶螨、棉铃虫可采用阿维菌素、甲维盐等生物制剂,对于霜霉病、叶斑病等常用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1.3注意事项
  避免中午开始滴水,滴水前应避开大风、大雨天气;适时于叶全落,荚全干时收获。机械割茬降低在15厘米以下,滚筒转速不超过500转,以保证破碎率不超过3%,田间损失率不超过4%。
  2西瓜套作大豆栽培技术
  2.1技术概述
  西瓜套作大豆技术是充分利用西瓜、大豆两种作物的生育期和立体生长空间,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种植效益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两种作物套作,一块地上产出两种作物,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的产出,提高了经济效益,有条件的地区值得提倡使用这种做法。
  2.2技术要点
  2.2.1播前准备选择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地块。宜禾谷类茬,忌重、迎茬;整地施肥秋耕或早春耕时公顷施腐熟农家肥75000公斤,深翻后平整土地。结合春耕公顷施纯N180公斤,P2O5120公斤,K2O150公斤;起垄覆膜以1.5米划线起垄,垄面宽1.0米,垄间沟宽0.5米,深0.3米。于4月中下旬西瓜播种前垄沟内浇足水,水渗完后1~2天内用幅宽0.7米的地膜覆盖水沟两侧,进行提温保墒。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