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不同pH值对茶园土壤中铝形态变化的影响(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11 11:0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查岳山
分享到:

 

  1.3原理与方法

  待测液中的铝和铝试剂(玫红三羧酸铵)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形成深红色素,是一种内络合物,在pH为4.0左右时,显色的络合物最为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其红色的深浅与待测液中铝的含量成正比关系,因此,可借以比色测定铝的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云南思茅良种场茶园土样

  云南思茅良种场的土壤为红壤,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

  当pH值小于4.5时除了Al3+其他形态的铝都在有所下降,而且各种形态铝下降的速度也是不一样,Al(OH)30和Al(OH)2+、Al(OH)2+下降比较缓和,酸性的增强对这两种形态的铝影响很小。而Al-HA先是有所上升后有下降,并且上升和下降都比较快,这主要是酸性的强弱会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及其腐殖质的含量,而Al-HA是与腐殖质络合的腐殖酸铝,故它的含量会随着腐殖质的含量改变而有所改变。

  在pH值小于4.5时下层的各种形态铝的含量随着酸性增强导致含量变化的趋势与表层土壤中的基本上保持一致。随着pH值越来越来小,三价铝离子Al3+的含量一直在增加,其他形态铝有所减少。但是在相近的pH值范围内上下两层的除了三价铝离子Al3+相差不多以外其他三种形态的铝变化挺大。

  2.2江西桑茶所示范场土样

  江西桑茶所示范场土壤主要是黄棕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土壤。

  在pH小于4.5时,由于此时致酸的主要是铝离子体系,所以三价铝离子Al3+含量随着酸性的增强一直在增加。如果能控制铝离子的含量就可以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茶园土壤的效果。

  对于土壤中可溶性铝的总量,在pH值小于4.5时,先是有所升高,后有所降低,最后又有所升高。在酸性增强的过程中,部分溶性铝淋溶到下层,当下层达到饱和的时候便不再淋溶。随着酸性的进一步增强,固相的铝转变成可溶性的铝,使得其含量又在上升。pH值大于4.5时,各种形态铝的含量都在急剧的减少,最后趋于平衡的状态。

  在pH值小于4.5时下层的各种形态铝的含量随着酸性增强导致含量变化的趋势与表层土壤中的基本上保持一致。随着pH值越来越来小,三价铝离子Al3+的含量一直在增加,其他形态铝有所减少。但是在相近的pH值范围内上下两层的除了三价铝离子Al3+相差不多以外其他三种形态的铝变化挺大。如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和胶态铝Al(OH)30含量明显比表层要少,而腐殖酸铝Al—HA的含量要高。在pH值大于4.5时,每种形态的铝含量都发生急剧的变化,显而易见含量都在减少。

  3结论

  (1)供试土壤中交换性铝的变异最大,主要受土壤酸化,施肥和土壤性质等因子的影响。以羟基铝聚合物为主的活性羟基铝与土壤氧化物和粘粒矿物的类型数量关系密切,有机络合态铝主要受有机质种类和含量影响。

  (2)在土壤酸化条件下,三价铝离子Al3+显著增加。其生态学意义是随着土壤酸化加剧,对植物有毒Al3+将通过无定形活性铝先积累再向交换性铝转化的途径而渐增,进而达到危害植物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庞叔薇,康德梦,王玉宝.化学浸提法研究土壤中活性铝的溶出及形态分布[J].环境化学,第五卷第三期,1986,(06).

  [2]廖万有.我国茶园土壤的酸化及防治[J].农业环境保护,1998,17(4):178180.

  [3]马立锋.重视茶园土壤的急速酸化和改良[J].中国茶叶,2001,(4):303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