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茶园天敌资源与功能研究进展(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12 15: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曹德航等
分享到:

 

  1.5茶园食虫益鸟资源

  食虫益鸟对茶园特别是山林地区茶园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害虫的控制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茶园食虫益鸟大都属雀形目,有白脸山雀(ParusmajorLinne)、虎纹伯劳(LaniustigrinusDrapiez)、红尾伯劳(LaniuscristatusLinne)、灰卷尾(DicrurusleucophaeusVieillot)、乌鸦(Turdusmerula)、灰喜鹊(Cyanopicacyana)、大山雀(Parusmajor)、大杜鹃(Cuculuscanorus)等几十种。对鳞翅目的尺蠖蛾科、刺蛾科、蓑蛾科、卷叶蛾科,鞘翅目的象甲科、小蠹虫科,直翅目的蟋蟀科等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2茶园天敌资源种群动态

  茶园天敌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规律性。对幼龄茶园、母穗园、丰产茶园和自然生长品种标本园共4种类型茶园天敌群落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垂直空间分布上,天敌的种数和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中均以上层居多,而在其它3类茶园中则以中层最多;在水平空间的分布上,天敌资源的种数和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中以外层较多,而其他3类则以内层较多。

  茶园天敌的种类和密度情况与天敌的繁殖力、茶树害虫种群、茶园生境以及茶园的栽培管理方式密切相关[14]。气候巨变的情况或特别寒冷的年份常常会发生天敌的大量迁移而导致天敌种群密度下降[15]。茶园的环境和管理措施对天敌的种群组成及动态具有较大影响。韩宝瑜(2005)[16]对25年生山林间的有机茶园、植被贫乏的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的茶丛及地表蜘蛛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植被较少、管理稍粗放、滥施化学农药的普通茶园蜘蛛种数和个体数均最少,无公害茶园蜘蛛种数和个体数多于普通茶园,植株相对繁盛的有机茶园蜘蛛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另外不同间作方式对茶园天敌的种群组成及动态也有影响。雷喜红(2009)[17]对5种茶园——纯茶园、茶桂间作茶园、茶梨间作茶园、茶松间作茶园和松林围合茶园内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研究了茶园天敌存在情况,其中主成分法综合指数为茶梨间作茶园>茶桂间作茶园>茶松间作茶园>松林围合茶园>纯茶园。此外,随着茶园害虫种类的变化及种群的季节变动,所对应时期茶园中发挥主要控制作用的天敌种类及控制程度也有所不同。

  3茶园天敌和害虫种群关系

  大量研究报道一致表明茶树害虫的种群变化规律以及种群密度受到自然天敌种群变化规律以及种群密度的影响[10,12,18~26]。茶园天敌的种群变化规律对茶树害虫种群变化表现出强烈的追随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生态栽培类型、不同管理模式的茶园中,天敌与害虫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各异[27]。

  在茶园中天敌资源种群与害虫种群的关系研究方面,汪礼鹏[29]认为:茶园天敌种类及个体数量与害虫群落的种类及个体数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同步变化。茶园天敌群落的种类丰富度与害虫群落的种类丰富度也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同步变化。并且通过比较天敌与害虫的优势集中性动态趋势、群落数量、种类丰富度等方面得出结论:在各类害虫中,植食类害虫与茶园天敌作用明显,茶园天敌对此类害虫具有明显的持续控制作用。此外,通过调查分析幼龄茶园、投产茶园和更新茶园3种不同类型茶园害虫与天敌种类、总个体数,发现:天敌群落的生产力与害虫群落生产力呈正相关,生产力越高的害虫群落,其所支持的天敌群落个体数越多,多样性越大。

  4天敌功能研究进展

  4.1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捕食功能研究

  关于天敌与猎物之间的关系在早年间就有了比较深入的数学模型、理论公式。1925和1926年Lotka和Volterra提出了第一个关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关系的模型[28]。1959年Holling又提出了捕食性天敌和猎物之间的功能反应3种基本曲线。为了使模型更加完善,解释性更强,许多模型将天敌与害虫的行为特性和环境因素加进去,包括密度效应、干扰效应、寻找效应、空间和温度等,同时还有一些新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天敌自身的竞争强度[30]。然而这些模型大都用来描述棉、稻、麦、林木的捕食天敌与害虫的相互关系上。与之相比,捕食性天敌对茶园害虫控制作用的研究显得很薄弱[31]。王国昌等(2010)[32]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鞍形花蟹蛛亚成蛛对茶尺蠖3日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林海清(2007)[33]研究表明草间小黑蛛对茶蚜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草间小黑蛛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增大,草间小黑蛛的捕食率相应降低;猎物密度和天敌密度相互干扰会降低草间小黑蛛的搜寻效应,但对捕食量没有影响。

  4.2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寄生效应研究

  与捕食性天敌的捕食功能研究相比,对寄生性天敌寄生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韩宝瑜等(2009)[34]考评了不同茶园环境下缨小蜂对小绿叶蝉卵的寄生率,10块供试茶园中,高效丰产示范茶园、普通丰产茶园、国家茶树资源圃和山林间茶园茶梢着卵率高。张学武等(1995)[35]研究了红圆蚧3种寄生蜂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在红圆蚧的3种寄生蜂——盾蚧长缨蚜小蜂(AspidiotiphaguscitrinusCraw)、岭南黄蚜小蜂(Aphytislingnanesis)、印巴黄蚜小蜂(Aphytismelinus)中的寄生率以印巴蜂最大,岭南蜂次之,长缨蚜小蜂最小,3种寄生蜂在不同温度下的寄生率都近于正态分布,建立了含干扰效应、温度效应的功能反应模型,两个模型的各参数均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模拟效果好。另外,施祖华等(1998)[36]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寄主适合性。邵家斌等(2010)[37]报道了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hayati)在室内对不同寄主密度下的B型和Q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寄生和取食情况,并比较了该蜂对2种生物型烟粉虱功能反应的差异。

  4.3虫生真菌对害虫的致病力研究

  虫生真菌作为茶园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致病菌,因其种类多、安全有效、便于大量生产等优点,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各类昆虫病原物中,病原真菌是唯一能通过表皮侵入昆虫的微生物,在害虫生物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关茶园虫生真菌的研究,国内有较多报道。韩宝瑜等[38~40]对茶园虫生真菌资源及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调研,阐述了蚧侧链孢等几种虫生真菌在茶园黑刺粉虱中的流行规律,总结了粉虱8种虫生真菌的培养性状、致病特征及在多种生境中的侵染率,发现高虫口、高湿和一定数量的虫生真菌是酿成昆虫流行病的必要条件,若将蚧侧链孢虫生真菌定殖于黑刺粉虱种群中,在其种群数量骤增前接种释放蚧侧链孢菌剂,加大茶园虫生真菌菌量,将对黑刺粉虱种群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近年来韩宝瑜等提出并实践了虫生真菌与化学信息物质、虫生真菌与寄生蜂联合防治茶园害虫的理论和技术,拓展和丰富了茶园害虫综合防治的内容。在昆虫病原细菌防治害虫方面,目前主要使用芽孢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5茶园天敌资源保护研究

  通过茶园天敌的自然控害能力来实现茶园害虫的有效防治,是生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的必然要求。因此,茶园应该为各类天敌的生存繁衍提供必需的生存条件,通过改善茶园生境和栽培管理方式,丰富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此提高天敌资源的丰富度和稳定性,实现对茶园天敌资源的有效保护,充分发挥茶园天敌的生态功能。

  茶园生态系统中,植被多样性可以有效增加各类天敌资源生存所必需的基本资源,此类基本资源包括植物类食物(主要是花粉和花蜜)、避难场所和替代猎物等。丰富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多样性

  有利于天敌就近获得生存所需的一切,而无需远离害虫种群到区域外去寻找,从而实现对害虫的持续控制;可以增加天敌替代猎物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延长替代猎物的发生时间(特别是靶标害虫出现之前)和分布空间的均匀度,从而增加天敌存留在作物系统中的时间和数量;可以降低天敌作为猎物被其它生物捕食的风险,为实现对害虫的控制提供较大的天敌种类和数量基数;还可以为天敌提供花蜜等食物。

  大量研究表明,复合系统中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传统的单一种植系统的昆虫群落多样性[41,42]。而且多物种植物系统中的天敌活动可导致植食性昆虫种群密度下降。复合茶园亦是如此,复合茶园对茶树害虫的控制机制是多方面的,既可通过增加复合茶园相对复杂的生境为天敌在各种不利条件下提供庇护场所,保护系统内自然天敌,增加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43,44],也可通过间作的林草等对害虫的趋避、拒食等而发挥作用。

  在茶园中,主要复合系统有林茶复合系统和茶草复合系统。林茶复合系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类典型的间作模式。栗茶间作、李茶间作、茶梨间作、茶柿间作等对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改变茶园的小气候,利于茶叶产量与品质的提高[42,43]。茶草复合系统中,种植白三叶草的茶园在不施任何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害虫种群数虽有所增加,但它的天敌种群数量增加更多,并且,茶树主要害虫如茶蚜、茶尺蠖、小绿叶蝉等数量都明显减少[46]。种植紫花苜蓿的茶园中,紫花苜蓿的专有害虫可为天敌提供食物和充当补充寄主[47]。此外,在茶园四周适当种植一些开花植物可为寄生蜂、寄生蝇提供蜜源,以提高其繁殖力[48]。

  另外,茶园铺草也是一项保护天敌的有效措施。茶园铺草覆盖,可以增加环境异质性,提高物种多样性,为狼蛛等提供庇护场所,有利茶园蜘蛛的过冬与渡夏[49]。以上措施可结合其他农业措施使用以保护天敌。如茶园实行密植免耕使茶丛覆盖郁闭,利于天敌与寄生菌繁衍生存。台刈或修剪下来的虫枝,应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背风低洼处,以利于天敌昆虫羽化或孵化后飞出重新回到茶园。

  6结语

  截至目前,茶园天敌资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大量开展天敌资源调查,分析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并制定一系列天敌保护措施。茶园天敌在病害虫的控制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汉鹄.试论茶园害虫生物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1984,12(4):77-80.

  [2]胡淑霞.山区茶树病害的发生生态及综合防治初探[J].茶叶通讯,1995,4:23-24.

  [3]洪北边.中国茶园瓢虫资源名录(下)[J].茶叶,2000,26(3):144-146.

  [4]李新月.湖南省茶园蜘蛛种类调查与优势种生态学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5]张觉晚.利用蜘蛛控制茶园害虫[J].茶叶通讯,2007,6(2):33-34.

  [6]陈银方,宋昌琪,刘林敏,等.中国茶园蜘蛛种类研究[J].茶叶科学,2000,20(1):59-66.

  [7]洪海林.茶园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J].茶叶通报,1991,1:38-40.

  [8]侯建文,赵烨峰.茶尺蠖的天敌及其控制作用[J].茶叶,1988,1:31-33.

  [9]汤宇,肖润林,张超,等.茶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J].湖南农业科学,2004,6:33-35.

  [10]杨秋生,张君,黄永珍.鄂西北高山生态茶园天敌对害虫自然控制[J].湖北植保,2001,1:28-29.

  [11]韩宝瑜.我国茶园虫生真菌名录及地理分布[J].福建茶叶,2000,2:20-21.

  [12]陈伯刚.蜘蛛对茶园害虫控制作用的研究[J].蛛形学报,2003,12(2):125-127.

  [13]朱雯,刘玉,张丽霞,等.山东茶园天敌资源及种群变化动态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321-32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