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屠宰检疫及防控措施
摘 要:猪链球菌病是动物二类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的鼻腔呼吸道、胃肠消化道等组织器官内,为条件致病菌。为了保护人类自身健康,要遵循科学发展这一自然规律,全程监控动物养殖,防止动物疾病感(传)染给人。在动物养殖企业、动物屠宰加工、动物产品加工企业推行HACCP体系,是搞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依法检疫;无害化处理;HACCP体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11月在县肉类屠宰场检疫时发现12头猪疑似猪链球菌病,经细菌学检验确诊为猪链球菌病。依据GB标准对猪胴体、内脏以及车间等环境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现介绍如下:
1 临床症状
来时是同一辆车,生猪体重大致在105~120kg,精神不振,腹围大,走路略有不稳。
2 病理变化
颈、背部皮肤潮红如刮痧状,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3cm×5cm,切面外翻多汁,少数淋巴结有出血点,深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切面周边出血,肾脏肿大、苍白,少数病例有出血点,整个腹部皮下组织呈黄色胶样水肿,切面流有黄色液体,颈部注射部位针眼周围组织呈黄色出血性样变。
3 实验室检验
3.1 细菌学检验
无菌采样取病变淋巴结,腹部病变组织压片、Gram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单位个的、成对的、短链的链球菌,偶见长链的链球菌,无芽胞,未见荚膜。
由此依据变理变化及检出链球菌病原体,初步诊断猪链球菌病。按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无害化处理规程之3.3条款高温处理。
3.2 细菌培养
无菌取样病变淋巴结、肾脏接种血平板37℃培养24h。呈β型溶血,菌落细小微凸、呈灰白色、有光泽。镜下可见成对的、短链的或聚集成堆似葡萄菌样Gram(+)球菌。
3.3 病原学的特性
3.3.1 生物学的特性
正常情况下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器官内,由此影响其流行病学和猪链球菌病的控制效果。
3.3.2 培养特性
链球菌一般为兼性厌氧,最佳培养基温度37℃,pH7.4~7.6,对营养要求很高,不同群型的链球菌在血平板上可形成不同形态的溶血。触酶试验(一),分解葡萄糖产酸,对乳糖、甘露醇、山梨醇、水扬苷等分解因菌株而异。
3.3.3 分子学特性
根据溶血情况分类,可分α、β、γ三种类型。α型溶血链球菌-在菌落周围形成完全不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又称草绿色链球菌,此菌株为条件致病菌;β型溶血链球菌-在菌落周围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又称溶血型链球菌,此型致病力最强;γ型-无溶血,又称不溶血链球菌,此型不致病。
3.3.4 抵抗力
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常用的消毒剂都能在1min内杀死链球菌。在50℃可存活2h,60℃仅可存活10min,在粪便中0℃可存活104d、22℃可存活8d。在灰尘中0℃可存活54d,9℃可存活25d,22~25℃可存活0d。在腐败尸体中4℃可存活42d,22~25℃可存活12d。
3.3.5 致病力
致病链球菌可产生许多毒素和酶,有溶血毒素、杀白血球素、透明质酸酶、蛋白酶、凝集素、荚膜多糖(CPS)、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胞外因子(EF)、其中MRP、EF是猪Ⅱ型链球菌病主要致病因子。
4 分析与防控
4.1 原因
据屠宰户讲他是从河北省昌黎张家购买的,价格比较便宜,并有免疫耳标、《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和《运输工具消毒证明》。根据宰后病理变化,12头猪在屠宰前已发病。从颈部注射部位看已经过2~3d的治疗,养殖户趁病猪病情有所好转马上卖给屠宰户,此事应该引起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观察,时刻注意动物疾病临床表现及剖检变化,不漏检、不错判,及时无害化处理病猪。据报道四川资阳、内江猪链球菌病疫情的客观原因,主要是饲养条件差、不卫生,通风不良,潮湿等原因引起。而造成这次人的严重疫情的重要原因是法律观念淡薄而造成的,其感染途径是食用了病猪肉和有外伤而致病、致死。
4.2 措施
4.2.1 动物生产养殖企业建场(厂)应该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不断改善饲养条件,加强科学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合格,经常通风换气,及时清除动物排泄物,采用堆积生物发酵法对动物排泄物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另外在有条件的动物养殖场建立沼气池可起到防火墙的作用,这即排除了动物排泄物污染问题,有效地保持饲养场、动物的卫生,又解决了企业生产、生活的燃料问题。同时,应减少野鸟、人员和车辆的流动,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卫生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以保证健康动物进入流通消费市场。
4.2.2 防治工作按照相关法律、规章规定
动物应合格地进行各种常发传染病的群体免疫,在对人体无害的情况下,必要时应进行猪链球菌Ⅱ型疫苗免疫。也可根据季节对受威胁的动物群体进行预防性给药,也可用中草药方剂进行预防。发现病猪及时隔离,上报、诊断,污染区要用20%生石灰乳、1%~2%烧碱消毒药品进行彻底消毒。
4.2.3 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
产地检疫要临栏检疫,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如零散发生病猪做无血扑杀处理,同群猪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或用药物预防,并隔离观察14d。必要时对同群猪进行扑杀处理。
屠宰检疫应该设立化验室,开展细菌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工作,以整体提高检疫水平。在屠宰检疫中发现疫情应依据猪链球菌传播的特点,对病猪及污染的动物产品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有外伤、接触病猪的人员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对屠宰厂区进行彻底消毒,屠宰车间用1%~2%烧碱冲洗,待宰圈及通通用5%~10%石灰乳进行消毒,对运输工具、用具进行消毒。笔者认为,病害畜禽及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是发展畜牧业为人类提供安全的、卫生的、高质量的动物源性食品和用品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