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马铃薯脱毒苗不同培土次数对脱毒薯产量的影响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04-09 20:3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作者:周平  

【摘  要】在网棚松针腐殖土上,考察不同培土次数对马铃薯脱毒薯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培土2次处理的单位面积合格薯产量最高,为258.7粒/m2,较其他处理有明显优势。在毕节地区海拔1 450 m的网棚内松针腐殖土上繁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适宜培土2次,苗床与2次培土厚度累计为8.5 cm。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培土次数;脱毒薯产量;贵州毕节  

  毕节地区农科所目前是贵州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最大的生产单位,年生产能力1500万粒。选择适宜的农艺栽培措施,提高原原种单位面积合格薯产量,是原原种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而培土是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2]。培土是提高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单株结薯数及单位面积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增加匍匐茎的生成,进而提高微型薯的结薯率[3-4]。合理的培土次数与适当的培土厚度可以增加原原种产量,同时降低培土次数过多带来的附加成本[5]。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毕节地区农科所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地处东经103°45′、北纬36°18′,海拔1 450 m。试验在防虫网棚内实施。  
  1.2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威芋3号(脱毒瓶苗由毕节地区农科所自繁)。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培土1次(A)、培土2次(B)、培土3次(C)、培土4次(D)、培土5次(E),以不培土作对照(CK)。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8个试验小区,小区规格:用松针腐殖土打成苗床,苗床高7.5 cm、宽120.0 cm、长260.0 cm,面积3.12 m2,小区间距20 cm。在防虫网棚内扦插,小区扦插密度为6 cm×8 cm。生长期间喷施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随时清除杂草,各处理不做剪尖。8月23日扦插,9月9日第1次培土,每隔15 d培土1次,每次培土0.5 cm,11月26日收获。  
  1.4试验方法  
  1.4.1脱毒薯分级测定。收获时从各处理中随机取样50株,考察各级脱毒薯薯粒数。共划分6个级别:薯重≥15 g(1级),15 g>薯重≥10 g(2级),10 g>薯重≥5 g(3级),5 g>薯重≥3 g(4级),3 g>薯重≥1 g(5级),薯重<1 g(6级)。按照国家规定,薯重≥1 g的马铃薯为合格薯,薯重<1 g的马铃薯为不合格薯。  
  1.4.2脱毒薯产量测定及分析方法。整个小区全部收获并计算合格薯产量,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  
  1.4.3植株性状调查。在马铃薯成株期,从各处理中随机取样20株,测定株高、分枝数、茎粗。  
  1.4.4脱毒薯薯皮绿化率调查。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0粒脱毒薯,考察其中薯皮变绿的薯粒数,计算出3次重复处理小区的薯皮变绿薯个数所占比例。  
  2结果与分析  
  2.1培土次数对脱毒薯合格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经培土处理脱毒薯产量的合格率均比CK高,其中处理C的脱毒薯合格率最高,平均值为94.01%;其次是处理E,合格率为93.66%;处理D的脱毒薯合格率为93.49%,居于第3位。处理C、E、D的脱毒薯合格率分别比CK高1.38、1.03、0.86个百分点。随着培土次数的增多,土层加厚,薯重≥15 g的脱毒薯粒数比率增大,以处理E最高,平均值为15.53%。 

  2.2培土次数对脱毒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B的脱毒薯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863.7粒,其次是处理C,小区平均产量为789.3粒,处理D产量居于第3位,小区平均产量为756.7粒。处理B、C、D的脱毒薯小区平均产量分别比CK高26.2%、15.3%、10.6%。各处理折算合格薯产量比CK增产3.6%~27.3%。处理B折算合格薯产量为258.7粒/m2,比CK增产27.3%,产量居第1位;处理C折算合格薯产量为237.8粒/m2,比CK增产17.0%,居第2位;处理D折算合格薯产量为226.7粒/m2,比CK增产11.6%,居第3位;处理A、E折算合格薯产量分别比CK增产8.5%、3.6%,分别居第4、5位。  
  由表3可知,F区组=1.978F0.01(5.64),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网棚内松针土肥力均匀,试验误差小,试验结果的差异全是由处理不同引起的,进一步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处理间比较,结果表明6个处理间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培土对脱毒薯产量有明显差异。  
  2.3植株特征特性分析  
  由表4可知,各处理的植株株高比CK高0.16~8.35 cm。其中处理D的植株最高,为33.71 cm;其次是处理C,处理A的植株高度与CK相近。说明随着培土次数的增多、培土厚度的增厚,植株的高度也随之增长。比较茎粗水平,除处理A的植株茎粗与CK相同外,其他处理的植株茎粗比CK粗0.02~0.06 cm。各处理的植株分枝数均比CK少。  
  2.4培土次数与厚度对薯皮绿化度的影响  
  由图1可知,以对照(CK)处理的脱毒薯薯皮绿化率最高,为23.1%。随着培土次数增多、培土厚度加厚,薯皮绿化率逐渐减少。处理D、E的脱毒薯薯皮绿化率较相近。  
  3结论与讨论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合格薯的繁育是各级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的基础,合格薯是马铃薯脱毒薯中的核心种源。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单株或单位面积合格薯的结薯数量是生产脱毒薯的关键。杨培军等[6]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影响的研究认为,较厚的基质与较低的种植密度下,大中薯率明显提高,单株产量增加,而单位面积收获粒数很低,使其产量显著降低,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不高。该研究结果表明,培土5次、苗床与培土厚度10 cm,薯重≥15 g的脱毒薯比率最大,而小区产量、单位面积合格薯数均较低,与杨培军等研究结果一致。鲍菊等[1]研究认为,大棚网室生产微型薯,同一密度下均以4次培土产量最高。该研究结果表明,网棚内统一密度下培土2次的合格薯产量最高,与以上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需作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 鲍菊,赵佐敏,冷云星,等.马铃薯试管苗扦插密度及培土次数对大棚网室微型薯数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8(4):29-30.  
  [2] 张温信.高海拔山区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7):10.  
  [3] 潘海虹,曲淑萍,敖永军,等.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6-107.  
  [4] 李海菊.秦芋30、31号马铃薯脱毒培养技术及脱毒薯诱导技术的优化方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90-92.  
  [5] 连文顷,吴白丽.马铃薯培土栽培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08(4):52-53.  
  [6] 杨培军,张慧琴,张宏熹,等.不同品种、密度、基质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05(1):1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