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04-09 20:5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作者:杨苏岷 薛莉 周钦辉 孙鹏 夏同勇

【摘  要】通过对新沂市近几年水稻机插栽培示范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技术模式等的分析,指出今后新沂市发展水稻机插秧的对策,以为江苏淮北地区发展水稻机插栽培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新沂 
   
  新沂市于2003年引进洋马手扶式步行水稻插秧机,分别在合沟镇草桥、港头镇、马陵山、新安等水稻主产镇选点安排机插试验,初次试验就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2004年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规模。此后,水稻机插面积逐年增加,2005年2 333 hm2,2006年2 800 hm2,2007年4 000 hm2,2008年4 667 hm2,2009年5 333 hm2。预计2010年机插面积还会进一步增加。 
  1机插栽培示范推广情况 
  1.1机插产量和效益稳中有增 
  2003年刚开始搞机插试验示范,产量7 650 kg/hm2。此后产量和效益稳中有增,到2009年新沂市水稻机插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经田间测产和实产调查,2009年全市机插稻5 333 hm2,平均单产7 890 kg/hm2,比常规手插田平均单产8 445 kg/hm2,减产555 kg/hm2,减收1 110元/hm2。而农本 7 995元/hm2,比常规手插田农本9 045元/hm2节支1 050元/hm2。因此,和手栽稻相比,机插稻减收和节支大体相抵,效益相当。 
  1.2插秧机械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 
  自2003年首次试验示范机插秧开始,由手扶式到乘坐式、由低速到高速,档次不断提升;同时插秧机数量更是逐年增加,为大面积机插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3机手操作技能逐步成熟 
  几年来,在机插秧实践中锻炼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机手队伍,有些机手还在全省机插大赛中获得大奖。 
  1.4机插服务模式不断转换升级 
  2003、2004年新沂市机插秧服务主要以市、镇2级行政干预为主,推进机插新技术的示范推广。2005年之后,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了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插大户,后来发展成为机插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承包作业,育秧机插一条龙服务,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这样既保证了育秧和机插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实现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 
  2存在的问题 
  2.1育秧环节劳动和技术双密集,致使农民望而生畏 
  机插育秧要经过秧田培肥、营养土配制、育秧秧盘和农膜等材料的购置等程序,育秧操作烦锁,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导致整个育秧环节失败。比如,营养土培肥不够会造成弱苗,而营养土肥料没有腐熟会造成烧苗等。 
  2.2分户土地面积小而分散,不利于机插 
  每户水稻种植面积小,而且地块分散,非常不利于机插作业。地块的零散分散一方面使机插效率太低,机插大户不愿干,勉强插秧,由于各地块不能一次完成作业导致肥水管理困难。特别是有的机插,有的人工栽插,甚至有的是直播,这种插花田更不利于机插稻肥水管理。 
  2.3大田基础条件千差万别,给机插带来很大难度 
  有些地块高低不平,排灌设施不齐全,不适宜推广机插秧,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强行推广就会导致失败,不仅不能达到示范效果,相反会造成负面影响。 
  2.4适于机插的水稻品种不多 
  淮北地区水稻机插要求中早熟品种。新沂市机插之所以能发展一定面积,重要的是选准了镇稻99-9424这个品种。虽然镇稻99-9424这个品种比较适宜机插用种,而经机插使用多年,品种已经表现退化,但还没有理想的替代品种。 
  2.5农机和农艺脱节,给机插推广带来被动 
  从新沂市现状看,搞农机的不懂机插栽培,搞机插栽培的往往不熟悉农机。二者的脱节必然影响到技术指导和落实的效果,限制了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 
  2.6核心技术的把握还不够 
  2.6.1营养土培肥不达标。一是肥力不足。营养土肥力不足直接影响秧苗生长,不少机插大户在苗床边随地取土过筛随时用,根本就没有培肥。还有些机插大户苗床地土质不宜做营养土,随便从别的地方临时取土过筛使用,更没有肥力。二是培肥不当。有些机插大户营养土培肥太晚,用肥量又过大,并且没有充分腐熟,造成秧苗肥害,根本不能盘根,直接导致机插失败。

  2.6.2播种量过大。有些农户或机插大户在落实插种时为保证苗齐苗匀,随意加大播种,造成苗密、苗弱、苗小,出现黄苗死苗,机插大田后缓苗期延长,成活率低。 
  2.6.3秧龄期过长。秧龄长则秧苗形态发生改变,营养脱节,影响机插质量。尤其是机插大户过量承包机插稻面积,机械人力有限,不能按时机插,使秧苗秧龄期拉长。而长秧龄秧苗,由于养分缺乏,秧素质下降直接影响机插效果和产量。 
  2.6.4操作不规范。从苗床选用、营养土培肥、种子处理到落谷播种等一系列操作环节,普遍存在着人工操作不够规范的现象,给培育适龄壮秧带来诸多不利。 
  2.6.5大田整地质量不达标,沉实度不够。具体表现是田间高低不平、田块高低落差较大、干耙未水耙、灭茬不彻底、沉实不够等。 
  2.6.6机插大田缓苗期长。一般机插稻秧田缓苗期长达10多天,比手工栽插长4~5 d,而且机插苗小,成活率偏低,不利于机插稻早发。 
  2.6.7机插大田栽插穴数不足。理论推算机插穴数可达27万穴/hm2,但实际由于缺苗断垄,穴数只有24.0万~25.5万穴/hm2,穴数不足,基本苗不够,影响机插稻成穗数的提高。 
  2.6.8肥水运筹不当。不少农户还习惯于用常规手栽传统肥水管理方式管理机插稻,不能针对机插苗小的特点做灵活调整,造成被动。 
  3发展机插稻的对策 
  3.1进一步探索发展机插稻管理的新模式 
  3.1.1巩固并提高机插大户和机插合作社承包一条龙服务新模式。由于分户生产,土地面积小,机插育苗技术性较强,农户对该项目技术一时难以掌握,操作更不规范,而插秧机械又集中在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中。因此,机插示范栽培不宜分户作业。而专业大户或机械专业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对育秧技术、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等基本掌握,同时对插秧机工作原理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有利于育秧技术和机械操作技术有机结合,由专业合作社承包作业,实现育供秧和机插服务一体化,保证机插成效,加快机插示范栽培扩大。这一模式是近2年才形成的,基础尚不稳固,还需各级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一新模式健康发展。 
  3.1.2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分户生产限制了机插推广,而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在于搞好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实现规模化种植,为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这一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实现,这就决定淮北地区机插秧还将面临诸多考验。 
  3.2加强机插核心技术的培训指导力度 
  要想机插成功,技术是关键,而核心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就成为推广水稻机插最重要的现实手段。从新沂市多年机插实践来看,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选好品种。选对品种是机插成功的基础因素,也是淮北地区发展机插稻需要克服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
  3.2.2培肥营养土。营养土应选用肥沃的菜园土或经过秋春2次培肥的旱地或稻田土,1 hm2大田需要营养土1.5 t/hm2,力求肥匀、土细,充分转化熟化。培肥营养土技术要求严格,是机插实践中出问题比较多的环节之一。
  3.2.3适宜播种量。按大田用标准秧盘375~420个/hm2计算,大田用种量45 kg/hm2,每盘播种110~120 g,稀播匀播,降低每盘种子苗数量,增大秧龄弹性。 
  3.2.4提高大田整地质量。大田要先干耙干整,上水后再水耙验平。根据田块高差框好田,打好田埂,保持浅水层沉实,根据土质沉实1~3 d,沙壤土1 d,老土2~3 d。这里需要强调,田面太不平整、落差太大、灌排设施不全等明显不适宜推广机插秧的田块坚决不用机插秧。 
  3.2.5调控肥水运筹。施好基肥,补施返青肥,重施分蘖肥,适期施好拔节孕穗肥,用纯N 270~30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作基施。水浆管理方面,花达水栽插、潜水间歇灌溉促活棵、薄水层促分蘖、适时适度晾田、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 

  4参考文献 
  [1] 王书林,朱玉祥.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3):65-66. 
  [2] 肖运宏.如何做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2):23-24. 
  [3] 贺春强,施凌云,蒋红刚,等.早熟晚粳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0-61. 
  [4] 张传福.多措并举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J].江苏农机化,2010(1):28-2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