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12-31 10:5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摘  要】分析了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杨扇舟蛾的防治方法,为该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扇舟蛾;生物学特性;防治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又名白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扇舟蛾属[1]。国内主要分布在江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国外主要分布在欧洲、朝鲜半岛、日本、印度、斯里兰卡。 
  1形态特征 
  1.1成虫 
  成虫体灰褐,体长13~20 mm,翅展28~48 mm。前翅灰褐色,有4条灰白色波状纹,顶角有一暗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一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侧有2~3个黄褐带锈红色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斑点。后翅灰褐色。 
  1.2卵 
  扁圆形,初为橙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 
  1.3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2~40 mm。头部暗褐色,体灰白色或灰绿色,密被灰色长毛,各节横生橙红色肉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两侧各有1个较大黑瘤,其上着生白色细毛1束,向外放射,腹部第1、8节背面中央有较大红黑色毛瘤。 
  1.4蛹 
  体长13~18 mm,褐色,尾端具分叉的臀棘。 
  2生活习性 
  辽宁1年发生2~3代,华北1年发生3~4代,华中1年发生5~6代,华南1年发生6~7代,以蛹越冬。海南1年发生8~9代,整年都危害,无越冬现象。在河南每年3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出,5月上旬为盛期。6月上、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第2代成虫出现于7月上、中旬,第3代成虫出现于8月上、中旬,8月下旬出现第4代幼虫,第4代幼虫危害至9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个别延至10月上旬。 
  成虫多在傍晚前后羽化,白天不活动,多栖息于叶背面,夜晚出来活动,有趋光性,一般上半夜交尾,下半夜产卵直至次日早晨。越冬代成虫,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主要产于叶背面,常百余粒产在一起,排成单层块状,每个卵块有卵粒9~600粒,每头雌虫可产卵100~600粒。卵期7~11 d。幼虫共5龄,幼虫期33~34 d。除越冬蛹外,一般蛹期5~8 d,最后1代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多在土表3~5 mm处。
3危害 
  杨扇舟蛾主要寄主是杨树(Populus spp.)和旱柳(Salix matsudana),春夏之间,幼虫为害[2]。幼虫取食杨树、柳树的叶片,影响树木生长。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以后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传播途径主要靠成虫飞翔,沿公路林扩散较快。幼虫吐丝下垂,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为我国园林和杨树丰产林的重要害虫之一[3]。 
  4科学防治 
  4.1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应用物理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4.2生物防治 
  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菌剂。地面喷雾树高在12 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 3 000亿国际单位/hm2、青虫菌乳剂1亿~2亿孢子/mL、阿维菌素6 000~8 000倍液。片林和海防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50个/hm2放蜂点,放蜂量25万~150万头/hm2。 
  杨扇舟蛾的寄生性天敌,卵期有舟蛾赤眼蜂、黑卵蜂、毛虫追寄蝇、小茧蜂、大腿蜂、颗粒体病毒,幼虫期主要有Rhogadinae 亚科(小茧蜂科)、Rogas sp.、Apanteles sp(小茧蜂科)、Scambus sp(姬蜂科)、G.V.,蛹期主要有Scambus sp(姬蜂科)、毛虫追寄蝇等,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灰椋鸟、螳螂、蚂蚁、蜘蛛等天敌,可注意保护利用[4]。 
  4.3喷雾、喷烟防治 
  推荐使用仿生农药防治,如灭幼脲Ⅲ号、烟参碱乳油、高渗苯氧威等。使用时要注意把握用药时间,虫龄越小越好。 
  4.4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30%氯胺磷乳油。用药量为2~4 mL/10 cm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5参考文献 
  [1] 张国庆.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J].中国园艺文摘,2008(3):40-41. 
  [2] 王淑兰.杨扇舟蛾在杨树上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02,205. 
  [3] 李彦民.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8(7):29-31. 
  [4] 兰海一,姚章军,高美英.杨扇舟蛾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1):250,12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