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星天牛对杨梅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12-31 11:0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作者:廖建江 彭小刚 何红凤
 
【摘  要】介绍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星天牛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梅树;星天牛;生物习性;危害特点;防治技术 
   
  杨梅(Myica rubra Sieb. et Zacc),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果树,其果实可鲜食外,还可作药用和保健品。因杨梅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于一体,发展杨梅产业对农民致富、区域经济振兴、林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全县种植面积已达666.7 hm2,分布在水边、马埠、福民、巴邱、桐林、戈坪等乡镇和国营林场及农户,成为该市最大的杨梅种植县,是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然而,近几年峡江县杨梅被星天牛危害非常严重,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杨梅整株枯死。为此,对峡江县义桥工区、梅花坪工区危害杨梅的星天牛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1分布与危害 
  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杨梅天牛、盘根虫,为枝干类害虫,分布在浙江、江西、河南、陕西、山西、辽宁、河北、宁夏、甘肃、湖南等省。主要以幼虫在近地表的主干、主根或主枝部位钻蛀取食为害,造成植株养分和水分输送受阻,导致树势衰退,最后全株枯死。其主要寄主植物有杨梅、柳、榆、槐、桑、枣树、梨树、马尾松等衰弱的松属树木或新伐倒木[2]。 
  2不同成长时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36 mm、宽6~12 mm,漆黑有光泽,头和腹部长有银灰色细毛。背后鞘翅有白色小斑点。触角鞭状,3~10节各节基部1/3处有淡蓝色毛环。雄虫触角超体长1倍,雌虫则稍长于体,鞘翅基部密布颗粒,表面散布有许多白色短绒毛组成斑点,成不规则排列。卵长椭圆形,长5~7 mm,乳白色,具光泽,孵化前为黄褐色。幼虫体长44~66 mm,淡黄色,头棕色。大颚发达,黑褐色。背板前缘后有一道横向褐色曲纹,其下有一个“凸”形褐色骨化斑,足退化。腹部各节背面为椭圆形移动器,中央凹陷并有横沟,周围有规则隆起,密生细刺突。裸蛹体形与成虫相似,长29 mm,乳白色,羽化前为褐色,老熟时呈黑褐色。蛹的历期13~20 d,复眼卵圆形,触角伸于腹部,在第2节对胸足下呈环形卷曲。
 3生活习性与规律 
  星天牛在峡江县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虫道内越冬。成虫于4月至5月上旬羽化,5月中旬至6月上旬达羽化盛期,有时8—9月亦可见。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6~9 d,然后咬破蛹室,自羽化孔爬出,顺树攀爬而上,取食嫩叶及嫩枝树皮。成虫在无风白天活跃,11—13時遇强光高温,有午息特性,14时左右又上树取食;17—19时交尾,交尾后约1周开始产卵,其卵多在夜间凉爽时产出。6月初至月末为产卵盛期,产卵部位多在离地面33 cm以上树干或近根处刻槽呈“卜”形或“T”字形。1头雌虫可产卵80粒,产卵期为24~39 d,卵期为9~14 d,成虫一般飞行28~48 m,远者1次可飞行125 m,成虫寿命为24~58 d。 
  幼虫孵化后,先在皮下向下蛀食,常因数头幼虫在树干基部皮层横向蛀食,而形成“围头”,导致杨梅树整株枯死。幼虫经3~4个月皮下蛀食后,方进入木质部至一定深度再转而向上。一般蛀道长约为11~16 cm,虫道上部为蛹室,约占5~6 cm,其出口为羽化孔,孔口为变色树皮所掩盖。幼虫于11—12月开始越冬。如当年已长成,则翌年春天化蛹;否则次年仍继续发育至老熟化蛹,幼虫期约为10个月,蛹期短,为17~19 d,长者1个多月。 
  4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杨梅树苗检疫。严防虫害流入,不栽带虫源苗木,确保苗木不带病虫害。 
  (2)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施肥灌溉,促使植株生长旺盛,保持树干光滑,剪除病虫枝,4—8月间保持树冠基部无杂草,杜绝天牛成虫钻入危害。 
  (3)涂白。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水30~40份,加敌百虫0.2份,调成涂白剂。于11月后星天牛越冬时涂于树干,从根茎到离地面50 cm处进行涂白。 
  (4)人工捕杀成虫和幼虫。成虫大批羽化出孔时,利用星天牛成虫多在晴天中午栖息于枝端,并在树干基部产卵等特点,对成虫进行人工捕杀[3]。4—8月,树干基部有幼虫蛀食时排出木屑,用铁丝钩杀幼虫,幼虫钻蛀入干,掏空虫道木屑,用80%敌敌畏乳油药棉球塞入虫孔堵住,熏杀幼虫,有效降低天牛幼虫孵化率。 
  (5)诱捕器诱杀。在传媒天牛羽化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在果园边缘、山顶、林道旁、空气流通处发病林中每隔100 m设置1个诱捕器,离地面1.5 m左右,诱捕器诱芯内放入清洁棉花,加入引诱剂200 mL,诱杀天牛成虫[4]。 
  (6)化学防治。每年4—6月,用40%氧化乐果,或48%乐斯本(毒死蜱)800~1 000倍液,还有10%吡虫啉5 000倍液,隔5~7 d喷园林植物或诱饵树干1次,每次喷透,使药液沿树干流到根部,预防成虫产卵。 
  (7)减少虫源共性的主要植物。对杨梅树园附近寄主上的天牛进行防治,对虫口数量较多的植物及时伐除,减少虫源。 
  5参考文献 
  [1] 陈健,管其宽.杨梅丰产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 贾来法,倪永杰,高建伟.枣树星天牛虫害防治技术[J].国土绿化,2009(1):47. 
  [3] 吴献春.天牛的科学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2006(06X):71-73. 
  [4] 衡德江.星天牛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林业,2006(5):4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