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四足爬行还是昂首挺胸:卢梭自然状态说新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30 11:4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鑫诚等
分享到:

 

  关键词:卢梭;自然状态;历史自然状态;法理自然状态;政治哲学;社会契约理论

  摘要:对于卢梭的自然状态说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主要围绕着卢梭思想中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事实还是一种假设展开,因为卢梭在阐释其自然状态说的过程中,以独立而非理性的自然人假设代替合群且兼具理性的自然人假设,并得出“自然状态”实乃人类“黄金时代”的结论,继而又以“自然状态”作为逻辑前提来构思其社会契约理论。其实,这种看似混乱的思维正是缘于卢梭在现世关怀的基础上,立足于批判现实社会与构建理想政治秩序而赋予了自然状态双重内涵——历史自然状态与法理自然状态,其目的在于将历史自然状态作为标杆对异化社会进行批判,将法理自然状态作为其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构建“理想国”。

  中图分类号:B565.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3)06-0037-05

  卢梭理想政治秩序的前提——“自然状态”是理解卢梭政治哲学的关键,也是其契约论的必要理论基础。而卢梭的这种自然状态说自出现之日起便饱受争议,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旗手伏尔泰将卢梭的《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视为“诋毁人类的新作”。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言道:“从来没有人像你这样花那么多心思使我们变成野兽”,“谁读了你的书,谁就想用四只脚爪爬行”〔1〕。然而作为深刻理解卢梭的第一人——康德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眼中,“卢梭并不要把人拉回自然状态,而是要人借助于回首跂望来省察传统社会的偏差与缺陷”〔2〕。在此意义上,施特劳斯在《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中也将卢梭视为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反思的第一人。此种批判的功用正如其弟子布鲁姆所说,卢梭的“自然状态”说为我们开辟了“真实的现代视角”,“他关心一种更高的、非金钱的道德,这是康德先验论的基础。他对现代经济学的批判和对私有财产制的疑问,是社会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根基”〔3〕。这就彰显了卢梭作为一位预言家的超凡脱俗——超越了其同时代哲学家的敏锐与智慧。然而卢梭的这种“前瞻性”却导致了人们对他的误解,认为卢梭的“返古倾向”倾向于历史倒退,使人们重返人类的自然状态(黄金时代),尽管卢梭在其《忏悔录》与《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以及其书信中已反复澄清,他无意于此,因为他意识到“人的天性不会逆转,人一旦远离了洁白无瑕和平等的时代,就永远不会再回到那个时代”〔4〕,社会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一往无前”〔2〕。

  其实,对卢梭的自然状态说的误读与曲解,是未能理解被卢梭赋予了两种含义的“自然状态”的缘故。换言之,是未能认知卢梭对“自然状态”这一概念的多种用法:卢梭进行社会批判的标杆是历史自然状态——事实存在的自然状态,它实指卢梭所说的“黄金时代”;而卢梭构思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则是法理自然状态——学理假设的自然状态,它作为契约理论的逻辑前提而存在。而且,二者的关联性才是卢梭进行社会思考的关键所在,因为卢梭正是在现世关怀的基础上,主张回顾以往,以历史自然状态为镜批判现实社会,以法理自然状态为基构建美好未来。基于此,卢梭引申出社会契约理论,构思其理想政治秩序。尽管卢梭的这种尚古情怀与自然倾向伴其坎坷一生,然而卢梭却依然昂首挺胸独自漫步于乡野田间,不知疲倦地诉说着同一个原则——人类天生善良,社会使其变坏。

  一、霍布斯、洛克与卢梭自然状态学说的比较

  在文艺复兴之后,自然状态学说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斯多葛主义、柏拉图主义以及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现代化理解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5〕,其中就包括霍布斯、洛克与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因此在剖析卢梭的自然状态说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霍布斯、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及三者之间的区别。

  霍布斯与洛克将自然状态视为其理论演绎的逻辑假设,而卢梭不仅将其视为一种理论假设,还将其视为一种事实存在。就法理自然状态而言,霍布斯率先将自然状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起点,他从人性恶出发,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在竞争、猜疑与荣誉的作用下,为自我保存而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缺乏公共权力;洛克则从理性人的假设出发,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在理性和自然法的约束下,享有财产处置权、人身自由权以及人人平等的权力,处于一种“美好时代”,然而,“虽然他在自然状态中享有那种权利,但这种享有是很不稳定的,有不断受别人侵犯的威胁”〔6〕,因为它缺乏强而有力的冲突与矛盾的仲裁者。换言之,洛克将霍布斯的“战争状态”视为自然状态的间歇期。

  卢梭的自然状态说与前两者迥然不同,他虽然继承了霍布斯有关人类“自我保存”本能假设的理论,却革新了其自然状态学说。卢梭认为,当时的启蒙哲人在自然状态学说上有一个致命错误:“把人类只有在社会状态中才有的观念拿到自然状态中来讲:他们说他们讲的是野蛮人,但看他们笔下描绘出来的却是文明人”〔1〕。于是,他摆脱了“人天生是城邦动物”这个预设的束缚,认为“不仅自然人不是为理性所支配的动物,而且他完全是缺乏理性的;不仅他是非社会的动物,而且他是完全孤立的”〔7〕。这就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人的认识,用孤立无知的自然人代替了兼具理性与社会性的自然人,并由此得出了与霍布斯截然相反的结论:“自然状态”是人类离群索居受自爱支配的“黄金时代”〔8〕。

  具体言之,卢梭从人性善出发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完美的自然状态图画。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是独立而自足的,他们的能力与需要相适应,天生拥有“两心一潜能”:先于理性的自爱心和怜悯心以及可完善性的潜能,即使他们为求得生活必需品而出现暂时争论,也会在怜悯心的缓冲下化解。善与美德或道德相对立,它是人类的天性,它对应于自然人独立于他人的意志自由,“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享有完全的自然的意志自由,但他们完全没有道德的意志自由”〔7〕。可见自然自由无关社会状态中的善恶,自然善无关道德的善恶;道德则是公民社会语境之下的言辞,是人类可完善性的社会拓展,是相互依附的人类社会中的“品头论足”。卢梭正是基于这种对自然善与社会道德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的腐化性和虚伪性的揭露,认为处于“黄金时代”的“自然人之作为存在既未被启蒙迷惑,亦未被情感折磨”〔9〕;自然人与现代人的幸福迥然不同,“要野蛮人理解我们生活方式的乐趣固然很难,但是要我们理解他们生活方式的乐趣,那就更难了”〔1〕。这种纯洁的自然状态正所谓:夜空本无月,何来阴晴圆缺;世间本无情,何来悲欢离合。

  二、自然状态的三阶段:原始状态、黄金时代和初生社会

  尽管卢梭认为这种自然状态——“黄金时代”幸福而又长久,但它事实上又处于原始状态的末期、初生社会之前,即卢梭所谓的“原始状态下的悠闲与我们的自爱心的急剧活动的正中间”〔1〕。当然这里探讨的是作为事实的自然状态学说,因此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卢梭历史视野下的自然状态阶段。

  谈火生认为,在卢梭那里存在三种概念的自然状态:“纯粹自然状态”、“纯洁自然状态”与“新的自然状态”;它们分别对应于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初生社会与文明社会〔9〕。虽然这是就卢梭的整体政治思想而言的,但这种观点却将卢梭对“自然状态”在学理假设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应用视为一种“混乱”。其实,在卢梭看来,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人类的自然状态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状态、黄金时代与初生社会。原始状态即为人类“最初的胚胎时期”,人类处于人体进化与完善的时期,是自然状态的最初阶段;黄金时代实为卢梭浓重笔墨描述的、也是争议不断的“野蛮人状态”,即自然状态的巅峰阶段,是人类最幸福和持续时间最久的时代,也即上文所述的“完美的自然状态”;初生社会是人的可完善性不断开发之后,形成以家庭与财产权的产生为标志的阶段,进而迈向“自然状态的终点”〔1〕,即实然与应然、“实际是”与“看来是”迥然不同的文明社会。尽管三个阶段各不相同,但都属于卢梭思想中的历史自然状态。于是,卢梭蕴含于《论科学与艺术》中的返古情节与自然状态说最青睐者势必也就是黄金时代,因为他对文明社会的批判——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枷锁上的花环,束缚着本为自由而生的人类〔10〕,其本身就是在诉说作为黄金时代的自然状态的美好:人们独立而自足,悠闲而自由,幸福而平等。

  然而人类何以陷入这种境地——由自然状态迈进社会状态,由自然状态下自然不平等的事实“影响几乎为零”变为社会不平等的事实无处不在?卢梭给出的答案是:偶然性的综合因素所致。如他所言:“人的可完善性、社会道德和他的种种潜在的能力是不可能靠它们本身发展的,而必须要有几种或迟或早终将发生的外因的综合作用才能发展;没有这些外因的推动,原始人将永远停留在原来那个样子。”〔1〕他认为正是这种自然的机械因果与偶发事件(火山爆发、岛屿形成等)的综合作用迫使缺乏理性与哲学思考的人们进行发明创造并进入社会以求自保。当然,这种转变的解释也存在另一个法理版本,即卢梭猜想:当“人类曾达到过这样一种境地,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经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11〕时,人类便通过“结合”——签署社会契约而进入文明社会,“这样一种境地”也就成为卢梭所阐释的法理自然状态。然而在卢梭所划分的三个阶段中,唯有初生社会最接近于卢梭的法理自然状态——卢梭的政治思想的前提与出发点,因为唯有在初生社会这一远离人类“黄金时代”的阶段,人类才因“可完善性”的拓展与开发而渐具损人利己之心、好逸恶劳之感,出现不可避免的冲突与矛盾,人类的“结合”成为一种必要,于是社会的产生也就成为一种理论上的必然。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