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和实施策略的思考:以天津为例(4)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09 14:4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旭光
分享到:

 

  2.3.3社区环境和相关社会组织情况

  参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主要有基层社区、基层社区卫生院,各区县卫生局及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局及其健康保健所,以及体育协会、青年团、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社会组织。调查显示:目前社区的环境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可供青少年儿童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不足(41.0%和33.4%学生认为社区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差和非常差),缺乏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组织等;此外,社区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很少。目前,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等原因,一些社会组织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希望对学校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往往并不受学校欢迎。社区医院工作的重点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由于人力等方面的限制,目前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的相关服务较少。近年来,许多专业的医疗机构加大了投入,大幅提升了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准。如果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能够相互连接,建立起信息共享、咨询服务、转诊等渠道,加强对青少年儿童近视预防、生长发育评估和促进、心理健康等工作,将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近年来一些健身俱乐部、体育项目协会等积极开展青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但由于缺少相关政策倾斜,这些组织活动的普及性、广泛性、规范性等还难以满足青少年儿童需求。

  3结论

  1)学生体质健康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身体匀称学生仅略高于1/3,学生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合格率高(23.6%)。运动素质中,身体柔韧素质较好,耐力素质不合格率高。学生身体亚健康问题突出,心理亚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

  2)从总体上看,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知识还有待提升;选择对体质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的责任意识还需加强;在具体行为方面,学生体育活动量不足、吃西式快餐和饮用软饮料问题突出、农村地区学生营养均衡状况不佳、近3层的学生不善于处理压力、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3)受到应试教育、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教育条件、人们健康素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挑战:①学校环境(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环境、卫生保健服务等),家庭环境(家长的知识和行为)、社区环境(社区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卫生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等)与学生健康成长和体质健康行为模式形成的需求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②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机制,相关社会组织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机构、体育社会团体、健身俱乐部等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上作用发挥不充分。学校与家长、社区和相关社会组织在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上联络不足,尚未形成合力与长效机制。③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存在重“检”而忽视后续管理问题,体质健康检查和体检后的数据主要停留于学生整体层次的分析,针对不同群体和个体的体质健康分析、后续的教育、指导和行为方式干预等工作不足,急需探索有效开展方式。

  4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和实施策略的思考

  现代社会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由生物遗传因素转变为生活方式、环境、医疗服务、遗传等多种综合因素,其中,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占到50%以上。这样仅依靠传统的医疗模式难以解决现代人的健康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们提出了旨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提供环境支持的健康促进策略。健康促进强调多部门的合作,旨在结合健康教育和环境的支持,使民众能采取有益健康的行动及生活方式[8]。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运用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等理论和方法,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可操作的综合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和干预体系,既是干预学生体质健康行为模式形成,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抓手,又是各类组织分工协作,形成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合力和长效机制有效途径。

  4.1对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的思考

  我们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定义为,以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行为模式的形成为目标,以学校健康促进为载体,联合家庭、社区、社会相关组织,在社会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下,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社会相关组织网络化、信息化的体质健康信息搜集、风险因素分析与评估、体质健康相关行为干预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的循环的综合性的服务和促进体系,如图1所示。

  核心目标:在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下,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相关组织相互合作的一体化的网络化的体质健康管理和干预体系,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工作要点:

  1)学校。以学校健康促进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学校健康环境;体检、体质健康监测和卫生服务;学校与家庭、社区和相关组织的合作;员工的健康促进等,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校内部、外部环境。

  2)家庭。与学校共享学生体质健康信息,接受学校、专家系统、专业组织的指导,提高家长的体质健康相关知识、态度、技能,促进家庭健康行为模式的形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家庭环境保障。

  3)社区。与学校共享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加强社区青少年儿童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场地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在社区中设有专人负责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广泛组织和开展青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健康教育。加强社区基层医院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服务。

  4)社会相关组织。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保健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在学生体质健康和危险因素监测、分析和干预计划制订中的作用,加强对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工作所需的物质环境建设、师资培训和培养,学生群体和个体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工作的指导。加强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社会组织与学校密切联合,加强他们在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健康活动、体育活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5)加强政策支持。建立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联合的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国和区域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整体规划;转换对学校相关工作的评估监督方式、方法,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引导,促进网络化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和各类组织相互合作的“长效化”运行机制建设。

  6)加强环境保障。加强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媒体的宣传引导,推动和促进社会规范(法律法规、价值观念、大众行为模式等)的转换,使青少年儿童的健康行为选择更为便利。

  图1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组织结构

  4.2具体实施策略分析

  1)完善青少年儿童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增加对学生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例如身体活动、营养饮食、家庭环境等)的监测,探索形成学生、家庭、学校、社区(社区基层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教育、卫生、体育等)共享的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系统和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在学生体检、体质健康监测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健康教育课等途径增加对学生体质健康相关风险因素(尤其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环境因素的监测,例如补充遗传病史、家庭环境情况、个人行为生活方式情况等内容)调查。整合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检、学生健康风险因素调查、基层社区医院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相关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疾病诊治、疫苗接种等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形成共享的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系统,探索实现学生个人健康管理端口,家庭服务端口,学校管理平台,教育卫生体育等政府机构管理平台,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端口(不同端口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的信息应用系统,实现学生健康档案、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体质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网络化的体质健康与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2)加强政策和环境支持,以学校健康促进为载体,提升各项工作品质,并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和相关社会组织有机联络的一体化的综合性干预体系。

  学校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主要服务载体和责任主体,但其自身往往受到多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有效应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建议政府深入探索,以学生体质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转变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督导和评估模式,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加大政策支持和学生营养午餐等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与社区、社会相关组织合作和有机联系的机制建设,加强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宣传,提高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规范的转变,切实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校内、外部环境。

  3)加强组织领导和整体规划,为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在国家层面,建议成立由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联合组成的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制定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整体规划、活动计划、保障措施,将地方(区域)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列为对地方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地方层面,不同区域的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可以委托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保健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等联合组成专家系统,在对学生整体体质健康和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后,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整体规划、具体的干预计划和保障措施等。例如,设定干预目标,重点干预群体和干预领域、拟定干预或活动计划(如营养午餐配给计划,学校体育活动计划、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计划、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计划、家长学校等),制订场地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等保障措施。通过加强对区域相关工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区域文化和社会规范引领。

  体质健康问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通过教育、社会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转变来改变社会规范,使健康行为成为整个社会的标准,进而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社会每一个部分的参与,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共同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行为的形成,为其终身健康提供保障[9]。

  致谢:课题调研中得到天津市相关区县教委、相关学校、天津市民盟、天津市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M].徐允诚,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体质测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华西医科大学.健康行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Lee-LanY.Childandadolescentbehaviourinlong-termevolution(CABLE):aschool-basedhealthlifestylestudy[J].Promotion&Education,2002(9):33.

  [5]LucieR.EcologicalModelsRevisited:TheirUsesandEvolutioninHealthPromotionOverTwoDecades[J].AnnuRevPublicHealth,2011(32):307.

  [6]吕姿之.学校健康促进[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9):683-685.

  [7]赵彩凤.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10):41-42.

  [8]谭晓东.社会医学与健康促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6.

  [9]SamanthaK,Graff,ManelK,etal.PoliciesforHealthierommunities:Historical,Legal,andPracticalElementsoftheObesityPreventionMovement[J].AnnuRevPublicHealth,2012(33):307-32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