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就业难中的就业报道创新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15 15:0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毛信意
分享到:

 

  提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关社会民生,历来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之一。如何在“史上最难就业年”里做出不一样的报道?《东南商报》推出一组《海归学子求职记》系列报道,在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创新上做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东南商报就业报道创新

  报道主体与体裁创新

  今年5月24日,《东南商报》用1个通版(2个整版)、头版头条标题导读的形式,推出《“海归”儿子求职路上跌跌撞撞妈妈心情忐忑如坐过山车;商报记者晒出(“海归”儿子求职记),分享找工作的酸甜苦辣》的特稿。紧接着,又连续刊发了7篇“海归学子求职记”的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并受到同城媒体的高度赞赏,这组报道的创新点在哪里?

  一、报道主体上有新的突破。以往记者只是作为采访者的身份出现,即使记者做现场体验式报道,也只是在体验一种生活,报道的主体是别人;而这组稿件在第一篇的主打稿件中,记者身份是一位求职学子的“妈妈”,是以报道当事人的身份出现的,不再是记者体验式的报道,而是实实在在地对儿子的求职过程作写真记录,读起来更真实可信,更亲切,这也是报道最能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记者妈妈和海归儿子——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让这组报道具备了不可复制性。

  二、报道体裁上有创新。第一篇主打稿件是记者从自己写的21篇、上万字的日记中,精选出18篇日记、删减至6000多字而来的。日记写作的时间是从1月31日开始,持续到5月2日结束。

  在各类报道体裁中,记者以个人日记体的形式,围绕特定报道主题,写自己的事、家人的事,极为罕见。在大学生就业报道中,像《东南商报》那样把记者妈妈写的原生态的儿子求职日记,公开作报道,更是前所未有。

  在这一主打报道中,18篇朴实无华的原生态日记,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深刻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和主人公母子俩屡败屡战的精神,引人入胜,给人启发。

  精选案例精心策划

  一、精选案例,让典型报道引路。美国高校本科毕业,成绩优秀、英语流利的小伙,要找的工作也只是一个外贸员的岗位。在人们想象中,在外贸经济相当发达的宁波,他找工作应该不会很困难。

  然而,事实上他的求职过程充满曲折。因此,紧扣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年”这样一个热门话题,报社在这组报道的第一篇里,就把他当作主角,记者妈妈作为配角,形成了以儿子求职遭遇为主线,妈妈纠结期盼的心理变化为辅线的跌宕起伏的求职故事,从而打响了这组报道的第一炮。

  二、精心策划。围绕大学生就业而策划的这组系列报道,共有8篇。第2篇报道写的内容是“海归本科生求职如此困难,那么,宁波7所普通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呢?记者调查的结果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宁波高校总体签约速度明显放缓。找工作难,令许多高校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忧心忡忡。”这样一来,第2篇报道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面依次为《招来10个人往往留不下1人;一些企业人事经理大倒苦水:毕业生给我们的机会太少!》《还没毕业就找到了工作,这些成功经验值得参考》《绕开“求职”大军,宁职院一学生创业成功,自创“饭碗”还给人“饭碗”》《最后一场校园招聘会昨举行,有人挤“末班车”有人提前“抢”工作;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等。

  7篇后续报道虽然都有不同的创作角度,但在写作手法上,都注意与第一篇主打稿件相呼应。继续精选典型个案,精心创作,避免空洞说教。

  创新需不断打破传统思维束缚

  这组报道带来这样的启示:新闻报道的创新创优,需要不断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记者写自己儿子的求职故事,看起来是家庭琐事,能不能在报上公开发表?这些问题在《东南商报》的内部,最初是有不同声音的,甚至记者妈妈本人最初也只是想在报社的内刊上发一下,并没有意识到此稿可以公开发表,更没有想到公开发表后会引发读者的高度关注,好评如潮。

  然而,最终报社内部还是达成了共识:看似“儿子求职”的个案小事,反映的却是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大主题;文章细节生动,情感真挚,能打动无数家长和学子,能达到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因此,今后即使涉及记者个人的事,也可不必受记者身份的限制,只要生动真实、富有社会意义、主题适合,都可做成新闻报道。鼓励记者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果遇到合适的题材,平时需特别注重素材积累。让典型个案说话,远比枯燥的数字、空洞的套话更能打动读者。

  写新闻作品虽然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可以学习,在表达手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面对不同的题材,记者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新的探索,找出新颖的写作模式。新闻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记者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求变求新,从而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