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建设学习型城市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0 13:5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鲁昕
分享到:

 


  非常高兴,在金秋十月与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的代表相聚在北京,以“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城市各领域的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和谐,创造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在刚才的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阐述了建设中国学习型城市的理念和宏观战略。下面,我重点就中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背景、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向各国朋友作简要介绍。

  一、建设学习型城市对于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学习型城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仍错综复杂。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越来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就一个城市而言,谁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本等方面领先,谁就会在竞争中领先一步。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善于学习、有效学习、学以致用正在成为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要适应知识总量迅速增长、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挑战,必须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来持续推进。

  (二)建设学习型城市是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有序推进城镇化,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城市居民提高素质、挖掘潜力、发展兴趣爱好、提高生活品质的强烈愿望,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学习型城市,将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帮助新市民、新产业工人在城市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顺利融入城市生活。

  (三)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每个劳动者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理念创新、技能提升。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要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个人、组织的学习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因素。建设学习型城市,将有利于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四)建设学习型城市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人类的学习方法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教育正在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中国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力争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上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中再次强调: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城市,有利于让13亿人民都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有利于让学习成为广大民众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帮助每一个人播种梦想、成就梦想。

  二、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展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习型城市建设。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10年,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在中国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全国许多地方开展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1999年,上海市率先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2000年,北京市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成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基本框架”。2001年,辽宁省大连市、江苏省常州市等城市相继印发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专门文件。此后,一大批城市纷纷启动相关工作,逐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目前,全国已有近百个城市开展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